|
本帖最后由 a84243062 于 2019-1-25 18:16 编辑
近日,由铁四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在广州白云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投标中,经过与国内外多家设计单位的激烈竞争,获得了专家评审第一名,并取得了这一省会级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设计权。
项目概况:
广州白云站枢纽综合体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南部,与广州白云机场距离23.2km,与广州南站距离21.8km。
白云站是广州枢纽主要客站之一,将承接办理既有广州、广州东两站的普速车,肩负枢纽绝大部分普速客运功能,同时兼顾部分高铁和珠三角城际客流,将是路网中重要的普速客站之一。站场规模为11台26线,站房面积14.3万平方米,站区综合开发面积47.9万平方米。
规划设计:
1. 枢纽地区城市设计
白云站区域从自然景观渗透、城市发展轴线、城市轨道交通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功能复合、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方案。生态廊道使城市云山珠水的空间格局得以延伸;生态绿轴构建自石井河向内渗透的公共空间体系。
2. 多元贯通的城市交通
白云站及周边规划设置地铁线路6条,地铁站点11个。公交首末站8个。能实现白云站及周边6平方公里的轨道、公交服务全覆盖。
3. 多维统合的步行系统
区域内形成立体化、高品质、 网络化的生态慢行径、 慢跑径,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设计创意:
云山珠水 木棉花开
方案以展现广州城市名片与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构筑标志性城市形象。
实体为山——以舒展起伏的建筑形态与不同标高层层叠级的绿色平台隐喻白云山。
虚体为水——以建筑内流动的光线与交通人流寓意珠江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建筑中的“光谷”成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空间,片片墙体弧形延展至屋面,营造出木棉花开的美丽形态,同时也可为绿化阶梯坡道遮蔽风雨,为候车室隔绝东西向日晒。
设计理念:
一、站城融合
1. 站城一体
2. 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
普速铁路的特点:铁路线路长、以大干线为主、运行时间长、车辆班次少、发车间隔时长;这些客观条件导致普速铁路车站存在旅客等候时间长、人流易于大量聚集等问题。
白云站是以普速铁路长途旅客为主的客站,设计中对站城融合“度”的把握成为关键。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打造了既融又分的站城融合模式。
项目采用“方—圆—方”的图底关系布局,外方为城,内方为站,方与圆之间是两个呼吸广场。
呼吸广场平时可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成为商品展示、演艺集会的多功能城市空间。
春运时的呼吸广场成为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高架候车室,容量增大了三倍,充分满足普速客站弹性候车需求。
二、交通组织
1. 创新的四核进站
在站房四角对应设置两组进站广厅,通过商业环廊串联,可以最大程度兼顾腰部小汽车落客进站、角部公交车、长途车、旅游大巴落客进站以及站房下部五条地铁进站客流的需求。
2. 车辆交通管道化
白云站综合体在基地四角建筑的裙房内分别设置公交、长途、旅游大巴和其他城市交通场站,通过到发分离并与进出站同层衔接的方式,实现了枢纽内各种交通的无缝换乘与无风雨换乘。
3.创新的光谷引导
在站房东西两侧设置直通地下一层的光谷,并设置直达高架进站广厅的扶梯组,通过强引导性识别空间为占据枢纽使用总人数约50%的地铁人流进站服务。
光谷位于两排向外展开的木棉花瓣间,外侧木棉花瓣向前悬挑,覆盖站房外通向上盖开发部分的室外大台阶,起到遮阳避雨作用,并自然形成具有通风功能的灰空间,向内悬挑对站房候车室起到很好的遮阳作用。
三、功能复合
1. 高可达性
通过在线上再造地面首层的做法激发其商业价值,利用两条绿化阶梯通道和一个环形捷运通道串联上下各层和南北两侧开发,并与四通八达的城市慢行系统相连接,形成多个枢纽首层概念,提高可达性。
2.综合开发
站场上盖与四角塔楼开发建筑以复合功能服务站区及周边。站场上盖物业建筑高度约18m—47m,站区四角的塔楼建筑高度约80m—150m, 以商业、办公、公寓、酒店及配套设施为主要开发业态。
四、生态结合
1. 绿色环保
站台自然通风采光、生态植被屋面、屋顶光伏发电和建筑被动节能构造处理打造出高能低耗的绿色建筑。充分发挥出白云站“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的功效。
2. 站台自然通风
下站台空间设在高架站房的两侧,此处将线上盖板打开引入自然光线,极大的节省能源的同时,达到上下空间的贯通,并形成良好的通风。
设计单位:铁四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联合体
T4方案创作团队:盛晖、刘俊山、李立、汤陵蓉、林德海、周莹、牟浩飞、谢龙、段廷炜、潘杨旸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