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6 13: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面红旗”是大桥最显眼元素
西祠网友“王老四”,是南京民间一个颇有特色的收藏家。他对南京长江大桥尤其有感情,和大桥有关的一些物件,都是他的收藏对象。随着“大桥文物”越积越多,“王老四”对南京长江大桥的研究越来越深。他对记者说,他是一个发烧友级别的“大桥控”,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座“南京长江大桥主题博物馆”。
“说起来,南京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等同时代桥梁能区别开来,主要体现在桥头堡上。”“王老四”说,南京长江大桥“三面红旗”桥头堡已经成为其最经典的建筑元素,是大桥最显眼的身份象征,也反映了浓浓的时代特色。
“王老四”发现,其实,在南京长江大桥最初设计方案中,除了“三面红旗”,桥头堡还被设计成多种模样。“有一次,我搜集到一张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草图,那个图上的桥头堡就是古典亭子式的建筑。”
收到百余个桥头堡设计方案
从那时开始,“王老四”就注意搜集桥头堡的各种设计草图。他告诉记者,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正式开工建设的。但桥头堡的设计工作早在1958年就已展开,由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在全国开展桥头堡的设计稿征集。
“根据资料记载和媒体报道可以看到,最初桥头堡的设计工作分为两轮,都是由南京工学院,也就是现在东南大学的教师负责,但大桥工程指挥部对这两轮的设计结果并不算满意,因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桥头堡设计方案,当时参与的人非常多!”
1960年4月,由中国建筑学会专家组成的设计方案讨论委员会,在南京福昌饭店对全国送交的100多个桥头堡设计方案进行审定,这其中,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生送交的方案就多达38个,而这38个方案,都经过了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亲自审定。
最终,三个设计方案被选出来,送交ZY定夺。这三个方案,有两个出自南京工学院钟训正教授之手,分别是“红旗”和“凯旋门”,另外一个是北京建筑科学院设计的,同样也是“红旗”造型。
在资讯不发达、全国建筑设计单位并不算多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能够收到100多个设计方案,“王老四”说,这反映了这座国人独立建造的长江大桥受到了举国关注。
“两面红旗”改为“三面红旗”
后来的结果众所周知,钟训正的“红旗”造型获得通过,成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经典形象。据报道,拍板者正是周恩来总理。钟训正最初的方案是“两面红旗”,后来结合形势,改为“三面红旗”。
其他的方案呢?从此鲜为人知。“王老四”说,1961年3月,大桥工程指挥部曾经将其他桥头堡设计方案结集成《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设计方案照片集》一书,内部出版。此书存世极少,因此除了有幸购买到此书的藏家,其他人难以了解到其他百余种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是什么模样。
“王老四”有幸见过此书,并收藏了不少桥头堡设计方案图片。他说,当时全国送交的桥头堡方案,可分为五个类型:侧面对称式、侧面不对称式、横跨连接式、封闭与半封闭式以及其他类型。在设计风格上,中式和西式兼有。有中国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式的城堡宫殿,令人眼花缭乱。
“凯旋门”通过初审未被采纳
最有趣的,是当时通过初审,送交ZY终审的“凯旋门”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也出自钟训正教授之手。从老图片上看,如果采用这一方案,南京长江大桥的南堡和北堡就是两个大大的凯旋门。这个凯旋门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很像,但也加了若干中式建筑元素。
“我个人认为,‘凯旋门’普通南京人接受不了,一是它与周围的环境不是很协调。二是凯旋门虽然很大,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要从下面门洞里过,交通繁忙一点,势必会造成拥挤。当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北京十大新建筑大都采用了中式风格和现代风格融合的思路。纯西式建筑风格,已经没有民国时期那么受欢迎了。”“王老四”说。
最终,“凯旋门”没有成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建筑式样。当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事实证明,充满时代朝气的三面红旗桥头堡,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南京人的肯定和欢迎。
来源: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