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日前,《中共石家庄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正式出 台,根据意见的部署,石家庄市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并超过国家“3311”标准,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年均增长2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5%以上,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文化强市。
2014年争进全国文明城市
《意见》要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对标达标,着力解决石市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力争经过3年努力,2014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坚持教育与实践两手抓,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培训,培训率达85%以上。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公民标兵、感动省城人物、美德少年、自强模范。深入开展“学雷锋、倡善行、树新风,建设幸福石家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雷锋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实现常态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志愿服务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
文体场馆逐步开放
《意见》提出,按照“3311”的标准,推进市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县(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影院,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市级建成国家一级馆,县级建成国家三级馆,乡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村文化室不低于50平方米,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坚持重心下移,突出抓好社区、乡村文化中心建设。按照集约节约、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使宣传文化中心、市民中心、村民中心、农家书屋成为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推广、学习培训、书报刊阅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结合正定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建设一批现代一流的大型文化设施。做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工作。推动学校、企业等单位的文体场馆向社会提供服务。
财政支持文化惠民
《意见》提出,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党报进农村活动,推进宣传文化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每个市属文艺院团每年送戏下乡不低于20场,继续开展“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等活动。实施倾斜政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各单位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基本指标。
培育5家超亿元文化企业
同时,立足石市文化产业优势,以现代传媒、印刷出版、动漫游戏、民俗文化、文化市场、演艺娱乐六大产业板块为主体,着力做大做强。加强动漫产业“创产学研销”一体化建设,培育5至8家全国百强动漫企业,提升原创水平,争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完善产业链,办好动博会,打造“北方一流动漫城市”,形成京津石“金三角”格局;大力繁荣演艺娱乐业,提升石家庄演艺集团等骨干企业的演艺水平,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演艺娱乐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全市文化产业布局,深入挖掘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打造富有石家庄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带和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培育产值超千万元文化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
超20亿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开展“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建设好2万平方米的石家庄动漫大厦,2012年“五一”前投用,2015年建成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抓好中国动漫实训与考级中心的运营管理,打造成全国动漫培训知名品牌。谋划建设报业传媒大厦、广电新媒体大厦、演艺大厦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继续开展文化项目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到2015年,完成5个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建立市级文化产业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开展文化产业项目观摩评比活动,表彰奖励先进,督促推动后进。
建全国一流文化产业园区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创办全国一流园区的思路,加快石家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整合地方优势资源,突出文化创意研发、动漫游戏、文化休闲和文化市场等特色,发挥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千亿元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区域主题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东方文化创意园、动漫孵化产业园、藁城宫灯产业园、晋州紫铜浮雕产业园等专业文化产业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谋划建设1个投资超千万元的文化产业园区。
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资源
大力实施“一县一品”战略和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提速工程。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重点挖掘整合井陉拉花、藁城宫灯、晋州紫铜浮雕、耿村故事、常山战鼓、无极剪纸、灵寿青铜器、辛集农民画、新乐石雕、鹿泉黑陶、赞皇铁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县域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强化特色经营和特色服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县域文化骨干企业,谋划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展现文化特色的好项目,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推动县域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有条件的县(市)区发展年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企业1个以上。县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提前实现倍增目标。自2012年起,实现1至2个县(市)当选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并不断争先进位。
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建设
《意见》要求,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单位和个人参与文化建设。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市、县两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各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保障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用地,对重要文化项目重点支持,及时提供足额土地供应。统筹整合省会文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采取低票价、低收费、补贴等方式,培育和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市民提高文化消费水平。(记者 任学光)
2012-05-04 11:25:42 来源:燕赵都市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