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1091|回复: 26

[规划]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附大图、网上投票系统及网友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03: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皖A_季风 于 2012-5-4 12:42 编辑

序言  

--------------------------------------------------------------------------------

2012年05月01日  

经国务院同意,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公布。合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来构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向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针对“新合肥”面临的新机遇、新趋势和新的目标要求,本次战略规划是在对环巢湖地区生态功能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合肥市规划局组织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招标工作。

2011年12月25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对符合报名条件的22个联合体共70家设计单位初选出八家单位入围设计单位,12月28日报市规委会审议确定五家设计单位正式开展规划编制;2012年4月20日至22日,市规划局会同市招管局,组成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为组长的15人专家组完成对投标方案的专家评审。4月23日,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各设计联合体规划方案汇报。本次《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为11433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把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巢湖生态保护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实现统一有序的保护与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旅游发展目标:努力推进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把合肥打造成全国有竞争力、世界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打造阳光规划,合肥市规划局开展《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国际招标方案公众参与活动,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对五家方案进行投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公众参与活动在合肥市政务中心阳光大厅、合肥市阜南路51号规划展示厅、巢湖市、庐江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等政府展厅和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市规划局门户网站、合肥论坛等网站同步举行,现场活动时间为5月3日-5月17日,网络媒体公示时间为5月3日-5月21日。

本次公众参与活动举行抽奖活动。随机抽取一等奖100名,奖励约500元奖品一份;二等奖300名,奖励约300元奖品一份;三等奖500名,奖励约200元奖品一份;纪念奖2000名,奖励约30元奖品一份;另设组织奖10名。

征求意见表请于5月18日前寄往合肥市阜南路51号友谊大厦10楼市规划信息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0551-2675372,有效问卷必须将五家方案排序全部填写。

网上投票系统:http://220.178.124.29/vote2/private/zxdc/realbefore.xp?doAction=option&baseid=65&basetype=2&state=1


合肥城市发展战略 的几点感慨 (快乐c小调  转自徽网)

   不可能就靠一家的一个规划,就能全部涵盖大合肥的所有方向,这些方案最终将被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每家都有奖金拿,但是最终方案所有权归合肥市 。
几个方案看了,甚是兴奋,感慨几句:
1、合肥:主核心城区  巢湖:副核心城区,是雷打不动的,合巢之间的巢湖半岛区域 有望是未来合肥二十年的重点发展区域,这个区域显然不是依靠单纯的道路和楼房来填补,它将是一个综合性的新的发展战略方向,有工业、商贸、旅游、教育、金融等等全方位的领域,对了,还有省政府的落户,和省级机关的集聚,这可不是简单的旅游景点或者工业园,说白了,在这片土地上将诞生一个新的合肥市。
2、巢湖显然是合肥独一无二的宝贝疙瘩,使得合肥从一个近湖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一个“抱湖临江、湖山一体”城市,改变了合肥的战略本质,  改变了城市性质,也就改变了城市命运。
    这一点,从规划上看也体现出来了,合肥,从过去的“安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科教基地”这么一个局限省内发展,改变为“长三角继沪宁杭之后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有影响力的特大城市”,显然是使自己从“安徽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合肥城市命运就这么被定下来了,这个命运不是规划局的拍脑袋,而是区划后的合肥的城市使命和安徽未来的内需力决定的 。
3、城市发展的方向从“141”一个主城区、四个县城、一个滨湖新区,转为“1331”,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这一点具有创造性,更高的提升了合肥当前的领土扩张的发展需求,  两城映十镇 “两城”的合肥主城和巢湖市,“十镇”的环绕巢湖周边的三河、白山、盛桥、槐林、散兵、中垾、烔炀、黄麓、中庙、长临河等十镇,显然使得合肥具有特殊风情,这一点是新的突破,令人振奋。
4、实现可能性可以说已成定局, 从合肥的领土性质来看,抱湖临江的领土布局,使得合肥城市发展布局必然是朝着规划预想的方向发展,两城映十镇的格局不想实现都难,其次,未来的合肥市场和投资来源地都来自长三角和沿海开放城市,合肥产业和城市布局势必向东南沿江和长三角蔓延,宁汉之间需要一个中心城市来衔接,已经积攒了相当的实力的合肥,势必要实现这一目标,再次,领先一步的新兴产业、较为雄厚的传统产业制造能力、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教研发能力,都是实现目标的动力保障,再从政治格局来看,安徽需要省会城市的率先崛起,任何政治本钱离不开省会的政绩。再看,地理发展成本,没有大江大河,没有山脉,适合大城市扩展,适合高等级公路修建,适合轨道交通普及,适合自然而然的蔓延,另外,原巢湖10年的地级市基础,显然为合肥南扩节约了起码8-10年的建设时间,巢湖市建成区面积有40平方公里,这个城市的城建资产总值大概在2000多亿,这也为合肥节约了2000多亿元的城建投资 -所以说,不怕合肥实现不了,就怕合肥规划不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大家打开合肥市规划局网去看大图和详细规划方案

  http://www.hfsghj.gov.cn/n1105/n ... 23780261/index.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ye 于 2012-5-3 20:40 编辑

  方案1

  新合肥构建“1331”新格局

  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1日
一、迈向创新、多元的长三角第四极
合肥,一座绿水绕城而令人自豪的城市,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更是增添了城市的优越感。今天,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让我们对未来的新合肥充满期待。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我们对合肥的期待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

巢湖市区与庐江县划归合肥这一重大战略举措,赋予合肥新的历史使命——整合省会经济圈与沿江城市带,引领全省加快融入长三角!未来的合肥,将成为长三角西翼的现代服务中心,国家创新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基地。为了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中心城市,从“中部增长极”到“长三角第四极”的崭新跨越, 创新驱动、多元发展应是合肥的战略追求!

“城湖联动,多元发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 “1331” 市域空间战略。在“一心两带、环湖一体”的空间格局下,优化提升中心城, 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二、创建城湖共生的生态宜居名城
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合肥都市区将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构筑 “双心两扇两翼”的功能空间形态,以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

在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的基础上,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 CBD,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合肥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

重组产业空间形成都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

三、网络巢湖、锦绣城乡、度假天堂
构建生态网络巢湖。保护河口、圩地和湖滨等天然湿地,修复池塘、沟渠和农田等乡村湿地,建设污水净化型、雨水蓄积型和景观游憩型的城市湿地,上溯延展河流、小溪等河道湿地,构建由内向外放射、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的梯级湿地网络,恢复巢湖生态活力。从“连通两大水系”、“融合水系绿网”、“恢复水位脉动”和“全面控污减负”四方面构建巢湖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再现古巢湖丰沛的水网。

环巢湖地区大湖风光悠旷,温泉资源优质,皖韵村庄独特,通过功能和空间的创新利用,将构筑“两城映十镇,一湖秀九区”的锦绣城乡空间。在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辐射带动下,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和四个田园风貌小镇;基于生态网络巢湖培育发展九龙攒珠第三空间示范区、画里乡村有机农业区和三河百塘源生态湿地等九个特色功能区,实现城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滨湖对于人类有着内在的吸引魅力,人类对大湖更是充满着偏爱和向往。合肥将树立 “大湖绿都•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构建“一圈一核一区两带”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发八大旅游产品,塑造四大旅游品牌;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巢湖时尚休闲运动等八大引擎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目标。  

  新合肥令人憧憬:自然生态血脉流入城市,人类写意精华闪耀大湖!

  城与湖,于斯合而为一,唯美肥润天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3: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ye 于 2012-5-3 03:45 编辑

 方案2

  “3030”交通圈贯通大合肥

  设计单位:UK H&D·上海红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



○大合肥轨道交通

 ○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合肥市域空间结构
 该规划方案致力于将合肥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特大型环湖城市、长三角地区西端的中心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全国产学研示范区、绿荫满城、湖光山色的目的性旅游城市。其中,大合肥“3030”交通圈的提出是方案的亮点;此外,方案还提出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为环巢湖区域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6+3”核心产业体系
  对于合肥的产业发展策略,方案提出要优先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能级、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依托高校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为周边尤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以生态农业、新能源、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绿色产业体系;继续承接长三角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改造现有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方案建议合肥要紧紧围绕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打造“6+3”的核心产业体系。六大先进制造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家电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为:创新金融、旅游及科技论坛、航运物流。

  大合肥格局有“双核”
  方案为未来的大合肥构建了“双核一圈两翼八板块”的产业空间格局。

  “双核”:指老的合肥中心城区与新的环巢湖地带形成“双核”发展,即合肥中心城区商业与政务核心、巢湖半岛科教与金融核心。

  “一圈”:环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圈。

  “两翼”:生态农业及绿色经济发展翼、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翼。

  “八大板块”: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板块、巢湖北岸科技研发与金融服务业板块、巢湖南岸生态旅游板块、巢湖旅游养身及先进制造业板块、庐江先进制造业及重化工板块、肥东绿色经济及农副食品板块、肥西先进制造业板块、长丰生态农业板块。

  规划方案对大合肥提出“一心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巢湖为核心,发展巢湖北岸城市带、巢湖南岸生态带、庐江南部产业带,形成“半湖山水,半湖城”的城市发展格局。

  方案还针对各组团城市分别提出不同发展策略。中心城区:“核心区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三带控制”;巢湖城区: “一轴串联、双核共振、两带控制”。庐江城区:“双向拓展、空间联动”。

  大合肥“3030”交通圈
  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要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即城区边缘之间30分钟到达,各城区内部任意两点之间30分钟到达。

  具体规划为:建设大合肥区域大外环,修建连接中心城区、巢湖半岛、巢湖市区、庐江城区之间的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三个城区的一体化;建设一条穿湖通道,连接巢湖南北两岸;中心城区加强快速路网建设,尤其要增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建设环湖大道,成为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大道;建设巢湖北岸交通走廊,加强巢湖市区与合肥城区之间的关系,这条交通走廊将连接城市外部交通网,延伸到南京、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地区,加强泛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区之间的联系。

  打造新的巢湖半岛
  为了寻求大合肥未来发展空间及新的增长极,方案提出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巢湖半岛主体功能包括:科研机构、专利保护、科技论坛、知识产权交易、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巢湖半岛规划东西、南北两条发展带及CBD、科技论坛论坛、会议中心、大学园、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八个主题核心。

  旅游规划以巢湖为核心
  对于大合肥的旅游规划,方案提出“一核、一环、三城、四区”的空间布局。

  一核蓄势:巢湖半岛旅游景观核。

  一环连通:环巢湖国家风景道。三城协作: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市、庐江县。

  四区联动:都市旅游板块、山地休闲板块、水上游览板块、乡村体验板块。

  方案还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环境管理三方面对大合肥生态资源作出了科学评估。提出大合肥要形成“一环、双轴、多点、多廊”的总体生态格局。

  一环——即沿环巢湖的生态涵养带。

  双轴——指紫蓬山~浮槎山的景观轴、冶父山~银屏山景观轴。

  多点——特色景观风貌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系统。

  多廊——是线性景观单元,是生态斑块之间的通道,主要包括河流廊道、道路、铁路防护绿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3: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3

  护巢湖建新城迈向生态之都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体


 ○滨湖新区草型湖泊空间意向图



 注重发展生态环保是该方案的最大亮点。方案提出湖——巢湖生态修复战略、产——产业转型与旅游发展战略、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战略,最大亮点在于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保护,目标是近期到2015年,基本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巢湖,控制蓝藻水华,实现水质改善;远期到2030年,建立与修复巢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自净能力。

  产建世界一流科智创新城市
  该规划将合肥的城市性质,从长三角区域层面、新合肥市域层面、环巢湖地区层面三个层次展开。

  在长三角区域层面,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智创新城市。力争在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六安、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大合肥都市圈将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呈三足鼎立之势,开创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在新合肥市域层面,规划将合肥主城区建设成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同时规划巢湖市为地区中心,实施与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战略。力争将长丰、庐江建设成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城。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建设以信息电子、高端物流产业为重点的机场新城。在市域层面,规划以轨道交通为手段,引导新城发展。

  在环巢湖地区层面,重点发展以生态物流业为支撑的三河古城新市镇、以商务旅游为支撑的中庙新市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盛桥新市镇。三河古城延续徽派建筑风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中庙以儒释道文化为内涵,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汤池、半汤的温泉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湖变藻型湖泊为草型湖泊
  该方案着重讲解了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提出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的四大战略措施。

  第一,陆地节污减排,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进入巢湖;实施工程包括全面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水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城市雨洪蓄滞生态工程,城市地表软化生态工程,农村面源污染处置生态工程等。尤其强调的是巢湖流域的陂塘系统,源于巢湖而光大于国际,具有1200多年历史,是巢湖流域人民在深刻理解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和试验的生态系统工程,旱能补水,涝能蓄洪,能节流化肥农药,能改善小环境,具有巢湖流域典型的历史文化特征,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湖泊藻型变草型,即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本来面貌。巢湖蓝藻水华的爆发,是生态系统破坏的恶果,而修复巢湖的关键和目标,就是逐渐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生态特征。

  第三,水陆设缓冲带,即为了削减人类行为活动对巢湖的直接影响,分别在巢湖沿岸10米高程以下区域、岸线陆向1000米、岸线陆向4000米,设置三层缓冲带,分别作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引导开发区,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设指标要求。

  第四,湖体增收节支,即为了削减巢湖内源污染。建议采取底泥堆岛策略,利用岛上植物吸收湖体内N、P等营养物质。规划在湖内有计划放养各种鱼类,以逐渐提高湖体生物多样性,改善湖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城一湖两核五片多点开花
  该方案,在环巢湖城镇空间布局上,提出“一湖两核五片多点”观点。

  一湖:巢湖。巢湖是环巢湖城镇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既要充分利用巢湖的生态景观资源,又要保护好巢湖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

  两核:滨湖新区和巢湖主城区。滨湖新区和巢湖主城区是环巢湖的核心城市地区,是环巢湖城镇密集区的服务中心,也是环巢湖旅游的接待中心,同时还是打造湖城共生、生态人居的示范地区,对于其建设强度和密度,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应进行严格的控制。

  五片:五个重点发展片区。滨湖新区片区:将滨湖新区的建设与南淝河、派河湿地控制区相结合。巢湖市片区:充分整合土地资源,避让低洼地区,利用柘皋河湿地、龟山风景区、银屏山风景区的资源,高水平建设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形成山水秀美的生态之城。中庙片区:围绕中庙风景名胜区,联动长临河、六家畈、黄麓、烔炀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巢湖北岸城镇密集发展带和旅游核心地区。三河-三岔口片区:扩大三岔口湿地保护范围,形成三岔口-白石山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盛桥片区:结合兆河湿地控制区的建设,白湖农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打造盛桥现代农业服务综合服务区和农耕文化特色旅游区。

  多点:环湖多个特色小镇。包括中庙寺庙文化特色新市镇、长临河现代旅游特色新市镇、六家畈侨乡风情小镇、黄麓文化新市镇、中垾渔港风情小镇、半汤温泉休闲国际度假旅游区、银屏山水特色区、散兵生态休闲小镇、槐林渔猎文化特色小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3: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4

  “K”形战略构建新合肥框架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体







  该方案重点突出“新合肥”和“双中心”两大主线,将新合肥总体发展定位为: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将新合肥其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自主创新基地。方案还提出合肥中心城区继续实施“141”战略,整个大合肥近期应向东发展连接长三角,形成“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未来城市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东进出海战略、合肥都市圈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共5大战略,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形成双心(合肥都市区、巢湖)同呼吸,两环保永兴,两轴连三极(巢湖副中心、庐江副中心、长丰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的“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建设三大城市密集区
  规划方案采用GIS技术,将合肥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为1594平方公里,巢湖城区为263平方公里,庐江县城为201平方公里,长丰县城为69平方公里。提出要建设三大城镇密集区,即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合肥城镇密集区、以巢湖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巢湖城镇密集区和以庐城镇为核心的庐江城镇密集区。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和四个副中心城市,并在环巢湖地区形成由17个乡镇构成的串珠状绿色生态城镇发展带,以不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为适度规模,以生态旅游和商贸为主导职能。

  合肥主中心城市:800万-1000万人,包括合肥主城区、肥西县城、肥东县城等,通过肥东、肥西等高对接主城,建成现代化的合肥都市区。

  巢湖副中心城市:100万人,作为合肥东大门,发挥全国著名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皖江北岸重要交通枢纽、肥东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建成皖江北岸的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特色、山川秀美的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庐江副中心城市:50万人,作为合肥南大门,发挥承接合肥市区钢铁、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外迁的合肥市重化工业转移基地、合肥市精细化工基地的功能;同时可以打造全国著名山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肥南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立足庐江矿产资源优势,建成安徽省新兴工矿城市、皖中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丰副中心城市:50万人,作为合肥北大门,发挥承接外部转移的合肥市新兴重型制造工业基地、肥北区域性物流基地功能;将下塘建成合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北翼主战场和合淮工业走廊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建成皖中新兴工业城市。

  中心城区继续“141”战略
  方案建议合肥中心城区以建设合肥都市区为目标,继续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东拓北展,南控西进”的拓展方向,形成枫叶型空间发展形态。

  东拓:沿长江东路、合裕路主叶脉向石塘与撮镇方向拓展,建设东部组团。

  北展:依托蒙城北路主叶脉向下塘镇方向拓展,建设北部新城。

  南控:依托包河大道向巢湖北岸拓展打造滨湖新区。

  西进:依托长江西路、金寨南路主叶脉向南岗、严店方向拓展打造西部组团及西南部组团。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方案根据合肥城市功能转型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大合肥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家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4大支柱产业,建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培育壮大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公共安全产业。

  三是改造提升钢铁、化工等4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6大产业集聚区、2大示范区,形成4大产业带。

  大合肥应坚持“生态立市”
  方案建议未来大合肥的发展应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蓝天白云工程,改善巢湖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争取到2020年环湖支流水质逐步消除劣V类,基本达到Ⅲ类,巢湖湖区富营养化趋势逐步遏制。到2030年巢湖水质控制在Ⅲ类或IV类,不出现蓝藻。

  构建由“三楔护城、一心养城、四核围城、多廊连城”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网络,加快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城市防灾减灾保安体系建设,加大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巢湖总体水质由2010年的V类提高到2015年的IV类,2020年后的Ⅲ类。建设环巢湖湿地保护带,做好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工程。

  方案还提出了巢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模式。
  “人工+自然”的湿地恢复模式:包括自然恢复模式、人促自然恢复模式和人工生态恢复模式。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湿地开发模式:包括以芦苇为主,芦、草、禽、鱼生态农业模式、以林木为主,林、水生作物、渔复合型模式、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模式:包括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环巢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3: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5

  大湖城市引入大山水格局

  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本方案在合肥的城市定位中,主要提出两大概念——“大湖城市”和“创新都会”;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主张大开大阖的大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在环巢湖发展的形象定位提出“众恋有巢,大爱成湖”理念。总体来说,该方案认为,借助中部崛起的省会拉动战略,安徽省必须以更强大的合肥带动全省,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在发展战略上体现为扩容;合肥要赶超竞争对手,必须充分汇聚多元发展动力,浓缩发展阶段,在发展模式上归纳为包容;必须通过弹性持续的空间供给满足多元复合的空间需求,在规划建设上表现为从容。

  大湖城市需创新引领
  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首先要看它的定位。该方案将合肥的城市定位精简为八个字:大湖城市,创新都会。

  “大湖城市”意指合肥作为全球唯一独享大湖的城市,定位强调合肥的唯一性和更高的生态与文化品质;“创新都会”则意味着合肥将以创新带动产业、社会和环境发展,参与区域和国际高端竞争。

  城市的主要职能则概括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科学城;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乃至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跨区域贸易流通中心;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大山水格局构建“绿城”
  合肥空间结构与布局应该是怎样的?该方案提出“一心一带四轴”:以合肥主城为中心,强力打造合芜马城镇密集带,作为省域发展的脊梁,同时向淮南蚌埠、安庆铜陵、六安和滁州四个方向轴向发展,带动皖南、皖北两大板块,对接南京都市圈,提高安徽在区域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该方案还创新性地提出区域大山水格局概念——“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通过江淮运河,巢湖南连长江,北接淮河;市区北部为江淮分水岭,是区域重要地理标识,周边大别山、琅琊山等“名山”环列,形成了支持合肥大发展的大开大阖的山水格局。将“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的大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形成五大生态绿楔。

  在都会区空间结构上,控制半径、轴向发展、突出脊梁,形成疏密有度、城绿交融的“双脉双翼·大湖绿城”。

  城市中心脉:以老城区、高铁枢纽和滨湖CBD为核心,逐步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脉,引领城市中心功能区南移。

  新型功能脉:沿合芜走廊方向,以低冲击方式依次布局空港新城、高新区、滨湖新区、创智新城、柘皋产业基地和巢湖市区,形成融生态环境、都市休闲、旅游度假与城市创新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脉。

  东西产业翼:以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三大国家级园区平台和肥东肥西县城经济发展为主体,形成东西两大产业翼。

  三大工程生态治理巢湖
  区划调整后,合肥的最优势资源是巢湖,最大挑战也来自巢湖。通过“安澜巢湖、活力巢湖、生态巢湖”三大标志性工程,争取使合肥成为国际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示范。

  安澜巢湖:包括主城区和重要园区防洪排涝、环湖大堤综合整治、大型对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

  活力巢湖:包括引江济巢、引泉入城、江淮运河、滩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态水位调控等工程。

  生态巢湖:包括污染治理、河口湿地、生态岸线、防浪林台、候鸟天堂、鱼形小岛、观浪崖台等工程。

  另外,在环巢湖旅游发展方面,该方案提出形象定位:“众恋有巢,大爱成湖。”以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未来科技智慧为内核,凸显亲水人居文化的国际湖泊休闲度假目的地。

  具体旅游项目体系概括为“1173工程”。一大旅游盛会——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项目定位:世界首创以“水休闲”为主题,集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博览会;一座地标性创意吸引建筑——未来巢(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中心会址);七大主题功能项目为水生态之巢湖国际湿地示范区、水运动之巢湖国际水运动公园、水游乐之巢湖水嬉戏乐园、水师之1862淮军水寨、水城之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乡之三河古镇、水田之大圩创意农业休闲产业园;三大旅游度假综合体指的是创智新城科技度假综合体、半汤温泉科技养生综合体和滨湖新区RBD综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06: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的问题就是环巢湖地带的开发和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核”:指老的合肥中心城区与新的环巢湖地带形成“双核”发展,即合肥中心城区商业与政务核心、巢湖半岛科教与金融核心。
老城区的建设和巢湖半岛建设被提到了一个重视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底轨道交,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方案只上了部分大图就影响了网页打开的速度,其它图片就不上了,大家去合肥市规划局网查看所有大图及五家详细规划方案
http://www.hfsghj.gov.cn/n1105/n ... 23780261/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穿巢湖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全面,必须得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一很霸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感觉与之前的滨湖新区5大方案有冲突了,好像不太重视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3: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4 09:43 , Processed in 0.07945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