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3 1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Dragon 于 2017-9-13 10:55 编辑
“2017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期间,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于9月13日在南京“紫金山庄会议中心”举办。
2016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做出了建设扬子江城市群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扬子江城市群,位于我国沿江与沿海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地带,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也是江苏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区,未来将承担着江苏经济“发动机”和“增长极”、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重要开放门户和标志性区域等“三重使命”。省委领导在南京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希望南京市做深做好跨江发展这篇大文章,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发挥更大作用。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江苏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是长江经济带上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和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也是扬子江的起点城市,策应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大战略,构建和扩大南京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开放平台和绿色生态等多重优势,提升城市首位度,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发展、融合发展,是南京市的责任担当,更是历史机遇。南京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在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的进程中,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主动对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发挥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
在此背景下,“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 以“聚力创新,发挥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为主题,会议期间南京市领导将与参会的中外嘉宾围绕主题展开对话,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有益经验,为南京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探索新理念、谋划新思路、寻找新路径。我们期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为打造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城市,带来新理念和新谋略。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南京市优势突出。在创新发展上,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城市,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南京应以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其在城市群中的先进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突出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驱动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交通枢纽上,南京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高铁枢纽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可以为城市群提供对外联系的更便捷、更高效通道;在对外开放上,南京目前拥有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江北新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枢纽经济区等特殊开放平台,有利于带动扬子江城市群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此外,南京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势较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可以和扬子江城市群沿线城市在产业链上分工合作、互接互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本届会议咨询嘉宾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知名机构和企业高管15人,其中国外机构、公司嘉宾6人,包括英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上海美国商会会长、荷兰城市规划协会副主席、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等,国内嘉宾9人,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城市发展、规划、地理、建筑等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和学者。
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南京市相关部门、南京市各区、相关开发区和企业的主要领导,相关院校和企业代表,以及境外驻宁商务机构代表等出席会议。通讯员 陆丹丹
沈 迟
裴长洪
方创琳
杨保军
顾朝林
杜马丁
季瑞达
王祎枫
陈建军
艾伦·莫里森
王永东
曾刚
左学金
吴侨文
张京祥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
上海美国商会
麦肯锡公司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美国雷鸟国际管理学院
微软公司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