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城市之后,城市群正在成为房企下一个聚焦的主战场。
2016 年 6 月,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江浙沪皖的多个城市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目标在 2030 年,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规定》称,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包含城市26 个,除了上海“超大城市”以外,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三个副省级城市,也被寄予厚望。
根据 CREIS 中指数据, 长三角城市群占全国面积的 2.2%,人口占11%,2016年全年GDP达14.7万亿元,占全国 GDP 近 20%,是占比最大的城市群。其中,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经济规模都已破万亿。
在全新的城市群版图上,26 个城市如何分工协作?房企战略与战术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深耕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被提出。其中,上海发挥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锡常都市圈的“五圈”加速推进同城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四带”也得到了强化聚合的发展。
基于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房地产的投资策略也在悄然生变。在政策的带动下,众多房企布局长三角、深耕长三角成为其主要战略。
以 2016 年数据看,除了北上广深 4 个一线城市以外,南京、苏州、合肥、厦门房产市场表现抢眼,房价上涨居前,土地市场吸金不断,因而被公认为楼市新“四小龙”,这当中,长三角占了 3/4.
南京是长三角除上海“超大城市”以外的“特大城市”,今年上半年出让土地159宗,成交总额达1056亿元,共有 17 幅地块溢价超过 100%。尽管因为市场火热,今年迎来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仍有众多大牌房企如龙湖、保利等争先增加土地储备,看好后市发展。
根据规划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安徽 8 座城市,因与江苏、浙江产业对接,并受上海辐射,吸引诸多目光。安徽省会合肥的人口增量占比位列城市群内第二,对人口的吸引力开始明显提升。去年房价更是突破了万元 / 平方米,成为楼市黑马,当中与受到城市群的红利不无关系。因此,城市群彼此影响、相互拉动成为最大的动能和因素。
自《规划》提出的这一年,先是以上海、南京、苏州、合肥等主要城市土地价值的爆发表现亮眼,频频拍出高价也反映了房企对长三角市场的信心。
联动城市发展
卫星城、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2017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 TOP50”城市榜单中,上海名列第 1,杭州排第 6,南京排第 7,长三角整体投资吸引力靠前,也从另一种角度说明核心城市投资的虹吸效应。
今年,由于核心热点城市受到严格调控,房地产开发商将关注点从一线城市,放大到经济圈周边城市已是大势所趋。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产业最活跃的区域,自然受到众多房企的聚焦,除了重点城市布局外,房企谋划不止于这些——与城市联动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
房企从拿地开始,参与核心城市为辐射经济圈的建设中,这将成为一个友好型发展模式。房企不仅仅拿地开发只为卖出一个个项目楼盘,而是更负责地投身到项目周边的城市建设中来,深度介入城市治理与城市更新中,这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重新定位成“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原因。
如万科、保利地产等大型主流房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卫星城。保利成立了城市群战略部,以京沪穗等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战略布点;万科在物流、物业上进行拓展深耕,多产业互补互助提高服务。
还有被称为“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今年上半年,在长三角的11 座城市均有斩获, 包括湖州、台州、徐州、盐城等周边地区。中梁地产更是直接把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深耕长三角,近年在长三角等多个城市成功投资了 160 多个项目,这些“城市营运商”的房企大肆进入,也都将加速长三角的城市群效应。
二三线城市吸引房企开发,加速城市化发展,扩大房企规模,带动城市群的发展,这是双赢的局面,也是未来趋势。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