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226|回复: 12

[互动] 地名考录,庐州大地悠久的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6 10: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斗岭

位于肥东县八斗镇,现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店埠34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30′—117°37′,北纬32°44′—32°12′,海拔67.5米,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37天。
    汉建安(公元196年)年间,曹操拥军数十万伐吴,常有军马驻守于此,驰骋江淮平原,其子曹丕、曹植亦随军于此长驻,因植恃才放旷、言行不拘,遭其兄丕妒忌,一日丕令植作诗,十步之内完绝,植竟信口成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颂罢仅走七步,故有曹植七步成诗之说,丕闻植诗句颇受教益,感动之余,悻悻然拂袖而去,颔首叹服!南朝诗人谢灵运谈到其诗赞不绝口,言“天下文才一担,子建独得八斗。”故有曹植驻地“八斗”之说。又因此地居江淮分水岭之脊,亦称“八斗岭”,延称至今。
    经考,八斗镇南侧150米处,有曹植墓(亦说衣冠冢),并有“王子建之墓”墓碑,世称“八斗陵”,可见汉末建安年间曹植随军驻此,考无疑矣。
    八斗镇历史悠久,耕地面积115635亩,人口7.8万, 解放后多年是八斗区政府所在地。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沧桑巨变。肥东县人民政府、八斗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对江淮分水岭进行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省、市以此作为“林业二次创业试验点”。该镇广植银杏、方柿、水蜜桃、葡萄、意杨等3万余亩,210余万棵,大力营造林网,兴修塘坝200余口,兴修水泥路50多公里,街道3条,加上合蚌公路贯镇而过,交通便捷;还有医院、邮电、供电,中、小学教育等现代设施;农业科普技术集约化发展;畜牧业养猪、羊、牛、鸭、鸡、鹅、蔬菜场、棚遍地皆是,水面养殖应有尽有。
    1991年、1994年夏天,省委书记卢荣景来八斗视察,指导农科教工作;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春、秋两季,省委书记王太华亲临八斗指导农业产业化建设。三十年来八斗镇农、科、林、商、牧、工、学、医、电、邮和谐发展,谱写出城乡一体化之美妙晨曲。


合肥岘山小考


吴楚两国在江淮之间通过几个大的战役后,边界极不固定一直在不断改写,有时甚至于还很模糊。但合肥小岘山通过考证,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吴国与楚国边界的重要关口,并小岘山之余岘口东西两侧都曾屯过兵,还建有小岘城。当然这一信息发布可能令人震惊,史书少记载,民间无传说,专家未论证、权威没发布。不过历史事实俱在,有据可查,有史为凭,有书为证。抛砖引玉,欢迎好学之士积极参与讨论,为岘山正名,让争论使岘山历史更真实更明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10: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feidong.gov.cn/info.asp?base_id=1&second_id=1011   肥东的地名历史延续。 其他的肥西 长丰 以及合肥市区等也是很多啊,我的意思是 爱这片土地,感受这片土地,踏在土地上 与古代合肥做个亲密接触。 当然全国各地都差不多这样的历史延续,但最感动我们的还是与血脉意识相连的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驿

原肥东县西山驿镇,地理座标北纬31049/,东经117034/,位于县城东偏南12公里,东邻王铁乡,西依店埠镇,南靠桥头集镇,北临石塘镇。
西山驿位于土山之西,春秋时属古邮驿,后成为马站、驿站, 专供传递信件、公文的人歇息、换马,也是护送晌粮晌钱专用线上的驿站。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从巢县往西走,到土山顶上,天色渐黑, 人困马乏,听说山下有驿站,便取道下山,到驿站门口,孔子累得直喘气,说:“人到西山,马到驿,落日巧遇栈歇息。”西山驿因此得名。民国时期,设置西山驿区署和乡公所,解放初期设西山驿区,1992年撤区并乡,成立西山驿镇。2005年辖2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9471户,34035人,2006年划归店埠镇。地势北高南低,属于江淮丘陵地带,尖山高海拔203米,西南低海拔20米,全镇面积6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9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920毫米,年平均温度15.60C,无霜期236天,易旱不易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公遗

位于原肥东县龙岗镇境内。相传明代末年,三十埠乡张氏宗族中有位张宏慎,字六省,外任县官,家中豪富,乐善好施。有一年,张母患重病,到处求医无效,张宏慎拜神求治,许下心愿:“只要母亲痊愈,即盖寺庙一座!”并拨50亩土地作庙产,后人为纪念这笔遗产,遂命名为省公遗。



我发的这几个是有特殊原因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槎山脉,岘山,好像就是坐合宁动车看到的几个山,岘山 太子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城

位于肥东县石塘镇境内龙城集,距县城店埠9公里。
    《江南通志》称:龙城是“汉浚遒县故城也。曹操伐吴重修,亦曰曹城”。东汉末年,龙城毁于兵燹。据传,龙城地名源于二说:一曰为妙妆王登基之地;二日为淮南王府,按照宫庭建筑,至今尚存金水河、御水桥、梳妆台等遗址,故名龙城。经勘查,今龙城集之东、西、北三面有土垄,是旧城垣倒塌后所形成;龙城商代遗物采集到有陶纺轮、石斧、陶鬲、陶罐等残片。汉代遗物出土较多,主要有青铜剑、铁剑、镞、戈、陶井栏、陶罐、陶盆、铜镜等。龙城是商周时期人类居住的遗址,地下文物丰富,安徽省政府于1956年、1980年两次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龙城集是龙城人民公社、龙城乡政府驻地,1992年龙城乡并入石塘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园古迹考

近日,为恢复古迹,科学规划新梁园建设,梁园镇政府组织精干力量,实地寻访、收集资料、考察调研,完成梁园古迹考,成绩斐然。梁园古迹众多,但大多毁于战火,不复存在,仅存于世的是少许留在老一辈人脑海深处的记忆。若不搜集整理,恐将成为如烟往事。
    有首民谣这样描述古镇梁园昔日景致:
    天上云彩翻打翻,城隍庙来净果庵。
    明远台,蔡家滩,七层宝塔九丈三。
    北头拱桥龙王庙,蔡府花园石头山。
    石板长街铺连铺,更楼一转杨八庵。
    明远台。位于梁园中学。进学校大门步行数十步,可见一座亭子,青石砌就、形制端秀,此即为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读书台遗址。鲍照,1500多年前侨居梁园,始有“读书台”,鲍照字明远,因此又称“明远台”。其长于乐府,有《鲍参军集》传世。唐诗人杜甫《忆李白》诗中有“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旧志记载,在合肥城东北七十里的梁县乡(今肥东县梁园镇),四围皆水。
    俊逸亭。宋代张持正为纪念鲍照而建“俊逸亭”。 亭名本此,四周小溪环绕,洲上芳草如茵,中有飞角亭台。亭联:“少陵夸俊逸,开府让清新”。 张持正,名昭远,山东省庆云县人,北宋真宗朝重要大臣。其父张凝,抗辽名将。
    蔡滩。梁园镇之蔡滩,原清时蔡朴斋隐居讲学之所。1985年元月,曾掘得残碑一块。碑长1.5米,宽0.7米,碑文乃清末民初吉林省长,清翰林院编修长长沙郭宗熙并书。文中述及蔡滩之貌等。民国在此设中山纪念堂,内设区党部。解放后为梁园区公所所在。
    城隍庙。明远台南城隍庙,为当时梁园主庙,庙内铸镜上的铭文为“慎城佛主”,这是宋孝宗登极前的称谓。经历次重修扩建,至抗战前规模宏大,殿宇巍峨,三进四厢,中间大雄宝殿,金顶飞檐,殿内雕梁画栋,晨钟暮鼓,香火鼎盛,门前是一根大旗杆,高13米,底座直径达70厘米;门前两边是一对石狮,刀法讲究,苍劲有力,形态栩栩如生。旧时,每年十一月一日为城隍爷诞辰,乡民聚集,庙会场面盛大。
    古峏塔。明远台向北,原有一座七层宝塔,名唤古峏塔。古峏塔曾是梁园最著名的古迹,据志书记载由梁武帝萧衍所建。共七层,高达九丈余。每层之间有莲花托盘式底座,呈六棱形。塔的顶部建造特殊,全部砖石极不规则地斜插其上,如同乱石混杂堆成。但经过千百年雨侵风袭,却无一块砖石坠落。塔内大方砖雕着不同形态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维肖维妙。塔的下三层南北均有拱门,中有石级可盘旋上升,至第四层即要从塔的外部向上攀爬,只年轻胆壮者才行。登顶远眺,可看到烟波浩淼的巢湖。
    大法寺、文昌宫。南朝梁武帝时所修建。古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梁武帝侫佛,全国大兴土木地修建寺庙,梁园当时为梁之属地,自然也逃不过这个修庙大工程。大法寺、文昌宫,庙宇恢宏,僧侣众多,是方圆十里之内的最大的寺庙。
    涌慈庵。古峏塔北隔河为涌慈庵,传为南宋时修建,院内古松参天,林荫蔽日。庵中供奉关圣帝君,四时香火不断,1958年被拆毁。楹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胆丧;单刀会鲁肃,江南豪杰尽心寒。”又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蔡氏花园。涌慈庵旁有蔡氏花园,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占地二十多亩,园内水榭亭台,极尽一时之盛,假山上怪石玲珑剔透,山中一线天颇为壮观。梁园蔡氏人才辈出,明朝理学名臣蔡悉,曾任南京尚宝司卿和国子监祭酒,位列九卿之重,正史为其列传以彰其功德。其与北宋名臣包公、清末重臣“文忠公”李鸿章并称为庐州的 “一里三公”。
    泮溪园。为旧时梁园大户李氏花园,又名李拔贡花园,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占地十余亩,园内四时花卉,争奇斗艳。上世纪90年末尚存院落遗址,后拆除。
    姐妹桥。梁园镇西南约3公里处有座古老的桥,石磙作桥墩,石板为桥面,原名叫石板桥。传为明朝末年修建。明末,梁园俩姐妹为反抗地主恶霸投河而死,四乡亲邻,为纪念她姐妹反抗霸行的精神,把板桥改为姐妹桥。
    护城驿。镇北护城村,因梁园为慎县、梁县、梁郡县治、郡治治所,为维护郡县城安全,此地遂建制为护镇或护城镇。清康熙初年,为传递公文、书信,兴建护城驿站,拨上马四匹、中马二匹、下马六匹。乾隆四十年,为迎送往来官员,知县那澄在护城兴建护城公馆。在梁园、路口设汛,各派两员兵士驻守。护城镇或护城因护城驿站和护城公馆而名噪一时。
    贞节牌坊。梁园镇鲁岗村曾有大型贞节牌坊一座,为清光绪年间为表彰蔡氏所立。蔡氏女子,丈夫早亡,19岁起守寡,养老扶小,贞洁不二。现已不复存在。但我镇居民家中仍收藏有光绪三十三年御赐贞节牌坊圣旨。
忠烈墓。1943年秋,国民党第57军171师为纪念梁园保卫战中抗日阵亡者,在梁园北头梅桥筑墓400余座,墓前立有碑文。墓碑排列整齐肃穆,墓的中间建有二丈多高的纪念塔,上书“抗日忠烈纪念碑”七个大字,墓陵四周通花围墙,前门横匾“忠烈墓”三字,门旁有副对联:北头岗上英雄骨,浩气长存日月光。
    抗日阵亡将士陵园。2001年9月,肥东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当年抗击日寇,血洒疆场的民族志士,在镇南1000米处,辟地建造一座“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园内有高达30多米的纪念塔,北面是纪念碑墙,上嵌镌刻着肥东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东西两面陈列着收集的墓碑。陵园四周砌有围墙,内植青松翠柏,庄严肃穆,气象森然。
镇上古迹众多。南宋著名学者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云:梁园有“绿野亭”、“女娲庙”、“白马庙”、“药师寺”、“净果寺”等。此外,还有地藏寺、雷祖殿、关帝庙、龙王庙、火神庙、太平桥、七十二眼井等名胜。很多都虽因年代荒远,遗迹不可复考,但雕饰古朴的石鼓、辙印深镌的路石还在执拗地证实着梁园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孙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1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满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12: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撮镇
    位于肥东县撮镇镇,现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国重点镇之一。位于肥东县南部,距县城店埠7公里。
    撮镇原名撮城,史载:“撮镇,在安徽合肥县东三十五里店埠水东岸。一作撮城”。该镇来历有三说:一说:该地东侧(今小街)有一冯城,距天河通道较远,路街行人无几,后有县令见城西有一天河,风景秀丽,风帆往返如梭,因而拆城(冯城)在天河建镇,故名拆城;二说: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路经此镇,巧遇项橐等小儿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去路,几令拆城让车,而项橐却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车让城,哪城让车!”孔子听了惊问:“小儿岂有难乎?”因问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树无枝?”小儿随口答曰:“萤火无烟,土山无石,井水无鱼,槁槁树无枝。”小儿反问孔子日:“鹅鸟何以能游,鸿雁何以能鸣?”孔子答日:“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项长。”小儿辩日:“鱼是能游,岂因足方;蛤蟆能鸣,岂因项长耶?”孔子无言以对。小儿又问曰:“汝知天上闪闪有几星?地上碌碌有几人?”孔子曰:“仲尼适来此地,何必谈天说地。”小儿曰:“要论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几根?”孔子喟然叹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以后人口渐多,建筑于此,叫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省掉城字叫撮镇。三说该镇东街、南街形似大锹头,中街象锹把,以街道形状而名撮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淮自古战乱,承载文化的历史遗迹更难以保留,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7 08:2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合肥人四牌楼三孝口都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7 15:21 , Processed in 0.05381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