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8 08: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dia 于 2017-5-8 08:47 编辑
盛唐大木作,仅存四座
1 南禅寺
南禅寺在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南禅寺大殿俊美秀丽,平实质朴,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唐武宗灭法之前所建的佛殿,不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始建于何代,寺最初何名,已然无法追寻。但其以“禅”名寺,与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自有渊源。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唐代作风明显——如果开讲唐朝建筑基础课,这座大殿应该是一个绝好的模型——唐代建筑外观上的平实质朴,全都在该殿被透彻的表现了出来。
2 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翘楚、是唐典范之作。在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如果你只能选择一座观赏,那我建议你去看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名曰“东大殿”,“东大殿”却是佛光寺的正殿——佛光寺坐东朝西,是故“东大殿”不是偏殿,而佛光寺最为紧要的正殿。
佛光寺在五台县豆村镇东北5公里,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1937年6月26日,在东大殿前,梁思成先生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构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个别地说,它们是稀世之珍,加在一起,它们更是独一无二的。”至此,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被否定了;于是,这座被忘却了千年的罕世奇珍惊动了世界。
东大殿677平方米,体量可谓庞然。虽经历代修缮,唐代木结构基本未动。最后一次修缮在明宣德年间,是由嵩山少林寺下院天津北少林寺的住持完成的。东大殿西南角的翼沿下有一铸文古钟,记述了宣德年间的这次修缮活动。
3 天台庵
天台庵在平顺县的王曲村,浊漳河从村边缓缓的流过,进入河南安阳。
天台庵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是唐制建筑向宋制建筑的过渡实例。天台庵建在王曲村中心的坛形孤山顶上,四周村舍一如众星捧月,簇拥着天台庵。天台庵建制不详,史料无载,现仅存正殿三间与已经漫漶不清的唐碑一通,翼角之下的4根擎檐柱,为后世添加。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在梁架结构上还保持了唐代的结构。
天台庵的举折,也就是屋顶,已经比南禅寺和广仁王庙稍高了一点。也就是说,到了晚唐,梁架在往高里做,包括佛光寺东大殿的举高,都比南禅寺高。越早一点的建筑,屋顶越比较平缓,越到晚期的建筑,屋顶就起来了,就举高了。之所以说天台庵是晚唐时期的建筑,是因为它的梁架举高是比较大的。
4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在芮城县城关镇龙泉村,与河南灵宝隔黄河而相望,正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该殿建于唐太和五年(831年),在我国现存的4座唐代建筑中,名列第二。广仁王庙不但是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更是中国唐代道教建筑的孤例。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庙前曾有五龙泉,为当地灌溉水源。广仁王,是青龙的封号。
广仁王庙大殿造型端丽、屋顶平缓、板门棂窗、单檐歇山顶,梁枋形状均为“月梁造”,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广仁王庙大殿的墙壁上,嵌有唐碑两通。一为《广仁王龙泉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立,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文中征引西门豹引漳治邺事,以颂于公治芮之功;一为《龙泉记》,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立,记载了扩建修葺广仁王庙始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