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镇:芜马城市组群中的特色担当
2016-12-23 大飞 品味黄池
核心提示:
2016年12月13日上午,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提出,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形成由“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其中芜湖和马鞍山两座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打造11个小城市,31个小城镇。黄池作为两市接驳重镇,区位优势凸显。就当前特色小镇黄池镇所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芜马城市群中的定位等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6年岁末,位于当涂县东南的黄池镇迎来历史性的发展利好。
A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决定将当涂县黄池镇等21个镇列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这也是我市唯一入选乡镇。黄池镇正按照“调转促”要求,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建成“芜湖卫星城、马鞍山·当涂副城区”为目标,全面推动产业发展有特色、集镇风貌有特点的中心小城市建设。
B
12月18日上午8时,福山(赤铸山)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999米,宽38米,双向6车道,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车速60km/h。大桥一头是黄池,一头是芜湖,中间隔条青山河,从黄池到芜湖政务中心,只需15分钟路程,与芜湖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因水路而兴的黄池添上通天大路,让投资者青睐有加。“工艺美术小镇”、“巧克力小镇”两个“镇中镇”项目签署落户意向书。
芜马城市组群中的“黄池元素”
黄池,一座千年古镇。黄池于唐大顺二年(891)置镇,宋以后历朝均为当涂县属镇之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中就提到:在黄池镇外有一个草市,草市上有一屠夫,以宰牛卖肉为生。有时,他一天之内宰杀五六头牛,销售一空。宋代著名文人周必大的《文忠集》中就这样记载: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也。
黄池因“水路而兴
如今,黄池又开始成为交通枢纽型中心镇,将在芜马城市组群中建成“芜湖卫星城、马鞍山·当涂副城区”。
区位:黄池镇西、南隔青山河、水阳江与芜湖市政务中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而居,位于马鞍山市的最南端,青山河高新技术园区坐落在黄池镇境内。距当涂县城31公里,镇区向东跨乌溪镇与南京市高淳区相望,向南距芜雁高速2公里。
交通:向西,赤铸山大桥与芜湖市区、宁杭高速相贯通;向南,即将开工黄池大桥与芜雁高速、芜宣机场相连;芜申运河沿境而过,贯穿镇域的县级道路2条(新黄路、黄乌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人口面积:黄池镇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5.1万(集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2.1万人),辖18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
经济水平:2015年全镇完成税收收入1.26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完成规上企业产值16.7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5.2亿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3万元。今年以来,税收同比增长29.4%;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
产业基础:全镇有中小企业200家,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余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池食品(集团)公司在全国豆制品行业排在前六位,金菜地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全镇各类食品企业生产的酱制品、各类小菜、糕点美誉大江南北。
获得称号和荣誉:黄池镇是全国重点镇,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乡镇、省30家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省小食品商标品牌基地、省生态镇;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中心镇、马鞍山市3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马鞍山市历史文化名镇;当涂县“1234”发展战略中心小城市。2013年黄池镇党委、政府获得了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13-2014年度马鞍山市“平安乡镇”、2015年在当涂县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
产业发展有特色成“黄池味道”
黄池镇滨“古中江水道”,是吴楚时期郓城边跨中江的一个集市。自古水上交通便捷、商贾云集,物产丰富,原居民对各类小吃的制作情有独钟,世代相传,明清时期逐步形成了“四坊”,改革开放后发展成现代食品企业。每天有数十吨黄池食品香飘全国。每年,数百吨水灵灵的蔬菜坐飞机、乘轮船,远销日本、韩国。黄池食品以“酱”为核心元素,以“酱干”等佐餐类食品享誉大江南北。黄池食品现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池味道经久不衰的秘诀到底在哪儿?先买酱缸后建厂房,黄池味道靠180个太阳硬生生晒出来。“黄池茶干俗称酱油干子,味道全在酱上,酱菜也是。生产小菜的
黄池,一池源头活水。“中国第一圩”大公圩处处清波荡漾,供给20多万人的大公圩中心水厂的取水口就在黄池。站在高处,你会寻找到答案。在黄池镇的东南,发端于皖南山涧的水阳江、青山河、青弋江在此交汇盘桓。鲜活的因子,在黄池跳起激荡的舞蹈。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黄池味道不变的背后是心灵的坚守。王立华所在的兰祥食品厂主产豆糖、酥糖等传统糕点,原材料主要是面粉、芝麻、白糖。面粉的等级太多了,只选上等面粉。进口芝麻便宜,但香味不如地产。还有白糖,只能用绵白,不然就会上牙。王立华说,企业用的原料配比和工艺到现在也没有变,就连筛箩也还是那么密实。
“黄池产业最大的特色是豆制品,每天仅黄豆的消耗量就达5万公斤,说是中国豆制品加工第一镇也不为过。”在镇企业办公室工作了近30年的鲁道鑫说。
改革成为黄池食品产业壮大的原生动力。该镇以食品产业为支撑,金菜地为引擎,峰味园、百素园、兰祥、祥泰、恒香、泰香、思香等食品企业为关联,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打破了过去“小、散、低”,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原料保障、食品加工、产品营销有效衔接不足的格局,实现了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跨越。在全镇原有74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整合规模发展,逐步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为目前的30多家。去年10月,组建黄池食品协会,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将黄池地产全系列产品入驻淘宝商城。该镇还推出了促进食品主导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一系列动作,支持黄池食品(集团)公司上市进程,构建食品产业产销“联盟”,打造食品一条街,延伸食品产业链。“十二五”以来,该镇食品企业家家盈利,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财政收入年增长分别达到38%、15%、20%。今年1-11月,税收同比增长29.4%;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其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
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等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带动了人口向城镇集聚,有1500余名企业职工由农村迁住到集镇,增加了集镇人口规模;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企业采取“订单”农业方式每年订单面积达2.1亩,步入“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新路,亩均收入可达3500元,是常规粮食种植收入的3-5倍,全年可增收2000多万元。
集镇风貌有特点立“黄池品位”
一座小镇上就有三处水主题公园,足见黄池集镇的特色之处。
已是冬日,稠塘公园近百亩的水面上满是残荷,让人想起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种别样的美,丝毫不逊色于初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盛夏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稠塘公园改造是黄池打造特色小镇的一个缩影,黄池集镇风貌特就特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遗存丰富:春秋战国时,吴国建“鸠兹”制衡楚国,跨古中江建“市”(今黄池集镇),并围古丹阳湖造田。吴王夫差中原称霸后,把黄池一名带到此地。《括地志》载:“有圩田咸和古丹阳于湖县废址在焉”,根据黄池有“咸和圩”、“城隍庙”、吴督农校尉历史记载,黄池出于“于湖”县治下,在此曾创造辉煌。
中国第一古官圩:大公圩,史称大官圩,被誉为江南首圩,也是中国著名的古圩之一。该圩昉于三国吴赤乌年间,续筑于吴永安三年(260)。晋唐两朝,屯垦得到发展。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大水,诸圩尽没,后进行联圩,始称官圩。明万历年间大行修筑中心埂(青山街至黄池镇)为西岸即古大公圩西大埂,现为青黄路。清末民初当局“放垦官荒”,民间垦田公司围“三星圩”等,与南五圩连成一体,形成现大公圩西大埂。今天的“大公圩”自此形成。
独特的人文、民俗文化。抗战时期,曾有过诸多贤人投笔从戎,书写了他们辉煌的抗日人生,诸如贾济民、朱昌鲁、邵时安、黄承铭、丁咸久等。近代先后出现数位书画名家,如:朱月湖、朱白亭等。
黄池打造特色小镇依规而行。该镇是市级第一个“多规合一”试点镇,编制了黄池镇总体规划、美丽黄池建设规划、黄池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规划、重点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等,为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黄池街区围绕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对老镇区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重塑历史元素。亭头街区恢复水中华亭、青石板老街路面和徽派建筑,设立抗日英雄、历史名人故居铭牌,打造“红色文化小镇”。以大泊潭为中心,建设“十里水乡”。以三星圩农业项目区为载体,塑造慢生活现代农耕区。同时在全镇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一景”建设标准规划了10个中心自然村。
新一轮发展中的“黄池担当”
古因“水路而兴”,今逢“路桥通达”,黄池镇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在现有交通基础上,宁芜(S247)快速通道即将开工,将贯通芜雁高速,连接当涂县城、马鞍山和南京。连接沿江城市群的快速通道(铜陵至苏州)对接赤铸山路的大公圩东西向快速通道贯穿镇区中部。贯穿黄池境域的青山河大道(S248)已列入当涂县“十三五”规划。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全面打通黄池外向通道,创造区位比较优势。
“有前景,更要有担当。”镇党委书记徐石波、镇长凌岳说,将以打造“中国食品名镇、建设江南魅力水乡”为主题,以推进“产业特色型、历史文化型、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为突破口,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决定作用,并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与保障。黄池镇作为马鞍山市3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按照权责一致、事财匹配要求,优化机构设置、人员调配,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对部门目标考核奖惩力度,激发干部服务经济建设及干事创业内在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城镇化率达70%。将黄池镇打造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完善、服务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小城市。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40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60亿元。财政收入年增长10%,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17%。
规划中的“农人码头”效果图
2017年,黄池镇将加大产业培育、集镇建设、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力度。围绕“中国食品名镇”建设,支持现有各类企业转型升级、产品自主研发、品牌包装和机器人利用,推进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快黄池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2栋,引导食品企业入驻;启动稠塘商业广场建设,谋划“农人码头”商业街项目。结合“六项提升行动”和“美丽集镇”,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启动黄池食品一条街建设,恢复“老字号”店面,展示黄池传统手工作坊制作食品和现代工业化食品。建设稠塘广场和农人码头,把“丹阳书院”、“古码头”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所有项目建设中;配合黄池大桥、省道S247建设,改善黄池交通条件,启动黄乌路改造、滨河南路建设,启动黄池农贸大市场、公共客车站、市民广场等建设;继续推进黄池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政府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黄池,相传为“凤凰来仪”之地,今又激荡起新一轮发展的澎湃力量。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