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4713|回复: 45

[社评] 十五年政务 十年滨湖 书记谈各区的荣光与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08: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10-20 09:11 编辑

吴存荣:合肥发展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从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到打造“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再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十年,合肥城市发展目标实现“三级跳”。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种种改变,于细节处发生,深刻影响着定位和格局的走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刚刚胜利闭幕的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合肥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展望今后的五年,将是合肥落实城市新定位的关键五年,是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提升的五年,是城市发展充满美好前景的五年。”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合肥及全市人民将坚持“四个全面”、践行“五大理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回顾] “这五年最深远的影响是城市定位和特色的提升;这五年最突出的成效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强;这五年最深刻的洗礼是从严治党和作风的转变。 ”
——吴存荣

5年连跨3个千亿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5年连跨3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6个百亿台阶;“新跨越、进十强”这一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提前5年基本实现。
宏观经济数据下,老百姓对发生在身边事的感受更为深刻:环巢湖大道全线贯通,“米”字型高铁网络逐步形成,城市空间布局在优化,滨湖“新中心”功能快速提升;全新面貌的特色街区、精品城市和小街小巷出现了,老旧小区换新颜了,“数字城管”建成了,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了;合肥有了首个5A景区,黄标车再也不允许进城区,水体和大气环境在好转,首条地铁离开通越来越近。
吴存荣说,历经五年的奋斗,合肥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改革持续深化、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释放;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合肥呈现崭新面貌;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今天的合肥,已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面貌和定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展望] “未来五年,是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们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时期。 ”
——吴存荣

2020年,全市GDP瞄准万亿元

“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代会上合肥提出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也将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经济首位度,助推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

吴存荣透露,为此合肥市制定了九大细化目标:
经济总量方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总量位次进一步前移。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
创新仍旧是合肥的金字招牌之一,不仅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还要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创建、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形成新型城镇化体系、打造国际化都市区。
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着力把合肥建成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市。
城市文明将有更多内涵,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文化强市建设富有成效。
民生福祉上也有更多期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为样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体制机制将更加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
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理论武装切实加强,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更加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有力。

全市5县市全部进入百强或50强

新目标要求下,各县市区、开发区如何找准定位,实现错位、快速发展?吴存荣说,市党代会对每个县市区都明确了发展方向。
其中,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主城区要加快转型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精品特色先行区和全省“辐射源”。
5个县(市)要全面推进“五化”同步,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争取全部进入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和中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50强。其中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要同中心城区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巢湖市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建成一座靓丽的明珠之城;庐江县要加快副中心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典范。
4大开发区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合肥高新区要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当好龙头,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合肥经开区要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中率先突破,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引擎;新站高新区要在创新发展上进一步彰显产业特色,快速提升总量;合巢经开区要在产城一体和高端产业培育发展上后来居上、奋力争先。

[详解] “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
——吴存荣

【创新】建七大创新平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驱动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2016年国务院批复合肥城市总体规划中,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15年以来,又先后被批复三个“国字号头衔”,正在积极推进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城市基地示范,并成为中科院批复的全国三个“大科学中心”之一。
吴存荣表示,未来五年,合肥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
其中,合肥将争取国家量子实验室落户,支持国家大科学工程及装置布局,并支持对原有科研设施更新改造整合。同时加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科学城、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等建设。
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中心、空地一体化网络、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创新平台将成为合肥科技创新的亮点。计划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 。 推进产业创新,到2020年,基本构筑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

【协调】提升城市能级,形成都市区架构

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合肥,将在未来五年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立足国家与安徽发展全局,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在合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及的积极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吴存荣说,此次市党代会上明确:新区将建设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合肥都市圈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支撑安徽崛起的增长极、长三角双向开放的新窗口。
都市区形态和架构将基本形成,“细化‘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副中心、产业新城、新市镇、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吴存荣说,在建设城市功能区的同时提升开发园区综合承载力,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区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加快三大副中心、三大产业新城建设;打造环湖十二镇及一批名镇名村。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越来越紧,吴存荣透露:未来五年“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将尽快完成,启动高铁西站建设;实施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发展通用航空,打造区域航空中心;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启动轨道交通6-9号线建设,搭建联动市县的轨道交通主骨架。 城市建设要强调特色化、品质化。继续规划建设特色街区,打造一批精品道路、品牌商圈、生态走廊和城市地标;加快合钢片区改造,建成东部新中心,全面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绿色】打造大型湖泊治理的合肥样板

“高水平打造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吴存荣明确,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准入、环境标准硬约束,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可以期待更洁净的水质:合肥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加强合肥水源地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入湖河道小流域治理。力争到2020年,巢湖水质和入湖主要河流达标率大幅提升,努力创造大型湖泊治理的合肥样板。 同样可以期待更新鲜的空气:合肥将加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度,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区域大气质量监测预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城市国际范更足

未来五年,合肥将坚持开放发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区域合作上,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合肥将强化与沪宁杭等中心城市互动发展,积极开展与上海“双城合作”;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等区域都是合作对象。合肥都市圈也有意扩容升级,全面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利用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合肥将更多的走向世界。其中“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将加密,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将拓宽;同时高水平打造合肥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此外,将复制自贸区国际贸易投资体制机制,等高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 城市也将更有“国际味”、国际化综合能力将获提升。其中将配套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文化演艺场馆等公共设施,开展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加快合肥学院中德教育示范基地等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打造长三角国际化创新创业中心。

【共享】建设重大民生工程,打造多项示范城市

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在合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将不断增强。吴存荣表示,未来几年,收入分配、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保障将全面提升。“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文化、妇女儿童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服务制度,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事业也将不负市民期待。教育方面,将完善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小学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促进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国际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职教高地。
医疗卫生上,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等健康产业。
市民的生活方式随着休闲运动的升级也将变样:加快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四季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更好的生活:借助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合肥将创新社会治理;还将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城市。



滨湖新区:立足国际化 将打造“六大中心”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合肥,一路向南,这里有整洁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各种各样的文化场馆、优美的巢湖岸线、高大上的文旅城……滨湖,已经成为安徽的一张名片。 2016年是合肥滨湖新区建设的十周年。十年新变,滨湖新区发生了什么?在这片土地上又将继续哪些故事?安徽商报专访滨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金刚。

【生态】今年上半年增10.7公里绿道

天气晴好的时候在滨湖拍照,会有“大片”的感觉。天上云卷云舒,城市整齐划一,树木葱茏。
这得益于滨湖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一个“规划先行”的城区,滨湖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路子。
充分尊重自然原有的地形地貌,构筑完善的生态网络。金刚举例说,滨湖新区196平方公里规划中,保留了73平方公里圩区、河流、湿地、森林、农田,目前拥有4大单个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
一边是便利的现代化生活,驱车10分钟就可以进入最美的生态田园。
滨湖有天然的水资源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水污染治理的重任。滨湖一直围绕“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美好愿景,实施“河长制”和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新区开发的10年,是巢湖水质改善的10年。金刚表示,与2006年相比,目前巢湖西半湖高锰酸盐、生化需氧量、总磷等主要污染指标,分别下降了49.7 、66.2 、87.3 。
今年上半年,滨湖又完成了塘西河初期雨水治理科技示范(一期)的土建工程,做好巢湖西岸初期雨水处置工程(塘西河初期雨水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北涝圩湿地、徐河泵站、水环境科学展示中心几个水环境项目的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科研也预计在2017年底结题。“一边治理,我们还一边进行绿道建设。今年上半年,塘西河公园和方兴湖公园就增加了10.7公里的绿道。”

【产业】六大中心现代服务业新标杆

2016年对滨湖来说,值得纪念。省级行政中心的搬迁、万达文旅城的开业、国际铁人三项比赛……滨湖的活力越来越强。“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体旅游、生活服务、研发创意、要素交易”六大中心,这是滨湖的定位。滨湖已经成为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标杆。
金刚说,比如金融商务方面,滨湖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项目,吸引工、农、中、建、交等17家金融机构,设立总行级后台服务基地,总面积280万平方米,总投资260亿,复兴创新金融城、光谷金融港、软通动力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类平台项目入驻,预计3-5年内相关从业人口将达到10-15万。
再比如文体旅游方面,16.8公里黄金湖岸线是合肥新名片,滨湖成功创成了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5个国家级生态品牌,引进了万达文旅城、海洋主题公园、电影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一大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举办了环湖国际马拉松、国际铁人三项、中国青年帆船帆板精英赛、毅行骑行等国际国内重要赛事活动,集中布局了“全省十大文化场馆”。
有个数据可以说明。 2015年,环湖接待游客共计900多万人,游客满意率达91.54 。仅今年“五一”,就接待游客60万人。万达文旅城预计一年吸引20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50亿元,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再比如,要素交易方面,建成全国首个综合要素交易中心,每年土地、农业、科技等交易总额近1400亿元。李克强总理亲临视察,给予充分肯定。

【民生】产城一体今年新建10所学校

“现在都在说产城一体,滨湖的建设可以说是突出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金刚说,滨湖新区一直非常重视“宜居”,着力营造交通、教育、医疗、生态、商务、休闲“六个环境”。
比如在交通方面,实施公共交通为先导的“TOD模式”,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很快地铁1号线就要试运营。在教育方面,滨湖一直在创响“全省教育第一强区”品牌,建设全省最优质的学校。
另外,全国最大的星级酒店群、国内最好的中心书城、全省最大的购物中心、全省最大最好的医养综合体,这些都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滨湖不是富人区,祖居居民也享受着滨湖的建设福利。目前,滨湖累计征迁546万平方米,涉及群众9万人,建设安置房和保障房536万平方米。坚持“阳光征迁”,严格“三榜公示”。一般家庭2-3套住房,平均资产250万以上。年龄超过60周岁男性和55岁女性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另外,滨湖还加强就业培训,消除零就业家庭,老百姓有了房屋租金、工资收入和城市养老保障,真正成为新区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支持者。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记者:每次去滨湖,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在精品城市建设上面,滨湖有怎样的经验?

金刚:滨湖确实是一直按照精品城市来建设的。都是以城市设计为抓手,综合考虑开发强度、天际轮廓线、综合交通、景观、色彩等因素,塑造活力、宜居、和谐的城市空间。
滨湖一直是规划设计超前的。比如说,沿湖16.8公里的岸线是滨湖新区的精华所在,我们就邀请国际一流团队对沿湖岸线城市设计、交通、色彩三个主要方面开展专题设计咨询,策划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滨水岸线。

记者:滨湖发展10年,越来越好。很多人说,滨湖的招商越来越严格了?

金刚:滨湖是全省新核心,也是新区建设的标杆,一直牢固树立产业引领、招商选资的理念,严格筛选有实力、有品牌、有经验的投资者,紧紧围绕区域性六大中心的功能定位,强抓龙头企业引入,进行产业招商。目前,滨湖新区产业招商“两架马车”分别为金融和文化旅游,以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万达文旅城为代表。现在,伴随着大物移云、智能产业、创新创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模式兴起,经济与产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滨湖新区即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敞开大门欢迎好的企业。

记者:从当年的荒草之地到如今的国际化都市新中心,滨湖的10年跨越确实让人振奋。您如何看待滨湖的“国际化”呢?

金刚:合肥目前的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滨湖新区虽然年轻,但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滨湖的“国际化”不仅是规划水平、城市建设、生态环保、产城融合等方面的国家化,还是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化。滨湖的国际化眼光,不仅是指国际学校、星级酒店这类高端项目,还要着力打造国际化的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体旅游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研发创意中心和要素交易中心。
在文化旅游上,滨湖将打造“国际水准的多元化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滨湖新区的目标不止于成为全省文化集中展示区,还要成为新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5年集大成 政务区成合肥“曼哈顿”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15年,集政务、文化、商务、体育健身、服务为一体的政务文化新区,早已成为合肥国际化大都市的名片。综合良好的政务文化氛围,湖绿自然风景,以及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风格,政务区的城市配套环境和服务都已是合肥最优质的宜居宜业城区。

开放国际化的前沿阵地

10月16日,2016国际铁人三项赛合肥站鸣枪开赛,这也是这项国际体育著名赛事落地中国后的第一站,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安徽,聚焦在合肥,聚焦在天鹅湖畔。
这之前,美国纽约广场上的安徽形象宣传片里,包括天鹅湖、大剧院、科技绿轴、写字楼群在内的元素,将一个开放包容的合肥推介给世界。
从2001年开始,在昔日郊区的土地上,属于合肥的“曼哈顿”历时15年成为安徽在中部崛起的名片。以合肥政务办公中心为中轴,自北向南:看得见“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高效与庄严,看得见天鹅湖水的碧波与涟漪,看得见生态绿轴诠释的中心绿肺,看得见奥体中心的速度与激情。再环顾左右,是一座座城市新地标的5A级写字楼宇,是一座座时尚与功能并重的综合体、商业中心,流体型的大剧院,蕴藏文化魅力的安徽广电大厦、安徽报业大厦、合肥广电大厦等。
在这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纵论世界形势,流行音乐天王天后在这里带给粉丝疯狂的夜晚,两岸三地文化使者传播知识的火种,世界级设计大师在这里展示天马行空的畅想。

打造公共服务样板城区

今年5月,对于合肥来说,未来五年的蓝图终于定调。《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批,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的设计格局,在中国加速城镇化的版图中,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份《总体规划》中,合肥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规划形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体系。规划4个市级中心,8个片区中心,若干个社区中心。
其中,四个市级中心就包括政务文化新区。这也延续了本世纪初政务区开区的初衷,即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融行政办公、文化体育、金融商贸、住宅街区和城市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品位现代化新城区。
当时,政务区的总体规划以新区城市设计为基础,严格遵照合肥市总体规划要求,总结吸取老城区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园林城市”的概念。
规划特征主要体现在:重视新区自然、文化环境和景观的建设,并通过交通和公共活动的有机组织,尽可能创造公众接近水面、绿地的机会,体现把自然真正还给市民的主导思想。总体规划方案创造性的以绿轴加水轴、环区绿带加湖滨公共活动网络的概念为主导,吸取城市设计方案中开拓景观视廊等优点,对新区的功能布局、绿地与开放空间、湖滨景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措施、开发容量等方面内容作出优化和落实。
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政务区至今仍是合肥最具特色的城区名片之一。而在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中,又强调了政务区完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围绕生态绿轴周边地区,继续强化市级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体育等功能。

绿色宜居是真正的惠民

今年2月底,占地近20万平米的绿轴公园在天鹅湖南岸正式开放,政务区最主要的“城市之肺”轴线全部建成,这也标志着政务区15年的建设发展将当初的规划执行完毕。
对于居民生活,政务区除了依托政务服务资源集聚的建设环境外,还有其他城区无可比拟的配套资源。各类中小学在这里汇聚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奥体中心的矗立让这里能够通过A级赛事以及室外现场演唱会,让居民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文体休闲生活。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号线,已经规划的4、5号线,从这里可以通达大合肥。离新桥国际机场车程半个多小时,离高铁南站车程20分钟,快速对接空地交通网络的优势,让政务区无论是商务还是居住,都具有了巨大的优势。
当然,这里还有天鹅湖万达、银泰城、万象城、新地中心汇聚全球一线品牌,为居民购物提供最及时的潮流前沿;还有省立医院南区及众多的社区医疗中心,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还有高端写字楼,为财智交流提供平台。真正让居民感到舒服的,是便捷,是国际化的气魄和视角,这一点,政务区在合肥的城区中率先实现。

投资创业首选之地

在政务区当初的规划中,其目的是形成一个符合人性尺度,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城市空间,创造具有多远文化的全新城市景观。以人文活动为中心,通过建筑群落、街道、广场、湖面、绿带等不同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有效提升新区土地资源价值、促进整个合肥的生命活力。
至今,合肥单价最贵的住宅土地就在政务区天鹅湖东岸,而合肥销售单价最贵的住宅也在这里。这是客观的实际情况,谁也无法否认,这都源于合肥15年前对于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的高层次规划。
人的活动总是跟着高层次资源的聚集,15年间,合肥市层面对外交流的会议、活动,绝大多数在政务区举行,而居民生活的时尚、潮流之选,也多汇集在政务区。因此,这也使该区成为了投资创业的首选。
这里,见证了安徽房地产业的10年兴盛。随着政务区的快速建设,恒大、华润、保利、万达、融侨、厦门国贸、富通、金大地、置地、文一、当代等房企大鳄纷纷拿地进驻,一时间高档社区和购物中心林立,加上独有的山水资源,西南新城的成熟发展,开创了安徽房地产业的新局面。
政务文化新区,已经成为合肥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魅力独特的现代新城在未来5年中,将继续为投资、居住、服务提供优质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市包河区:坚持“品质+创新” 奋力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以合肥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契机,包河区紧扣‘三做四创’工作主线,坚持走‘品质’和‘创新’之路,在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精品特色先行区和全省‘辐射源’的进程中奋勇争先,示范引领,奋力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当好排头兵。”包河区负责人表示。

奋勇争先,实现四个“全国百强”

声音:包河区抢抓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历史机遇,创新实干,奋勇争先,保持全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综合实力、投资潜力、两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四个“全国百强”。
今年,继新能源汽车战新基地之后,包河区又成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战新基地的县(市)区。
1~8月份,包河区经济指标高位运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全部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城区之首,主要经济指标实现4个“双第一”。在市政府考核的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指标总量位居城区第一、7项指标增速位居城区第一。全区113个市级、61个省级“大新专”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78亿元、122.8亿元。全省首个“金融小镇”开工建设,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或综合基地23家。全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个,新引进中财新媒体产业基金、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国轩新能源基地、安徽新安银行、建信人寿保险安徽分公司等一大批优质项目。

率先转型,做强全省“辐射源”

声音:面对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包河区以产业先行为抓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全力做优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推动“8+X”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
包河区将坚持走“品质集聚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全力做优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推动“8+X”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在板块建设方面,着力抓好包河经开区的转型升级,清退效益低、层次低、占比低的项目,大力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经验的大集团大企业,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抓好11.6平方公里滨湖生态科技文化新城板块规划建设,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理念,以高品质、低容积率、生态型、国际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创意文化、信息科技、健康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着力打造合肥未来10~15年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空间,构筑全省乃至全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新地标。
包河区作为合肥南部发展重镇,是全市金融商务、文体旅游、研发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也是合肥创建国家级滨湖新区的核心区。今后一段时间,该区将坚持“品质+创新”的理念,对滨湖新区板块进一步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着力将其打造成新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全力建设国家级滨湖新区核心区。

产城一体,打造“品质首善区”

声音:“品质”,代表着最好最优的追求,代表着精细精致的标准,代表着舒心舒适的感受。 “品质”,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到精神,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直到民生、社会事业、社区管理、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幸福指数、文明程度等。
包河区将充分发挥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最大优势,重点打造交通、教育、医疗、商务、生态、休闲“六个环境”。该区将以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为突破,大力发展与高铁、城铁、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紧密相关的产业,全面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综合推进大气、湖泊、河流的生态治理,全力打造中心城区、首善城区的门户形象。
在改革创新、开明开放上,包河区将扎实推进“三做四创”,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初列出的征建算安管、招商引资二十条等“19+X”项改革任务;紧扣“国际化”元素,聚力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项目引进建设,全力办好国际马拉松、世界铁人三项等国际赛事等。
该区还不断做优做强“全省教育第一城区”,今年一次性建成开放7所学校,新增班级数占全市新增数量的一半以上,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和改革走向深入,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党建引领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品牌

声音:以滨湖世纪社区荣获建党95周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契机,实施“领头雁”工程、基层党建“品牌创塑”工程,不断提升“两应”党组织、区域化党建、商圈党建、开发区非公党建等水平,提升基层党建活力,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坚强保障。
包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推进“两应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打造3~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强化“三重一化”用人导向,创新提升“滨湖先锋”工程,实施“年轻干部卓越成长计划”,为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现代服务强区国际化首善之区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庐阳区委书记徐静平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它是合肥城最初的模样,它是千百年来合肥的政治商贸中心、庐州城文化的沿袭地、合肥人生活的主场。新时期,它站在新的“风口”上。“随着合肥列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以老城区为核的庐阳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庐阳区委书记徐静平坦言,庐阳正处于特殊时期,面临新挑战和压力,“同时这也是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再造新优势的机遇期。”为此,庐阳区制定了“1341”的发展思路,力求从“服务业大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跨越,率先在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打造“国际化首善之区”

徐静平透露,未来五年,庐阳区将以建设“引领时尚的国际化首善之区”为目标,按照“1341”发展思路: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一条主线,构建三大功能板块,突出金融、商贸、高技术服务业、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到2020年实现千亿生产总值。根据市党代会的定位,庐阳将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精品特色先行区和全省“辐射源”。

【详解】现代服务业改变市民生活

清晨醒来,三十岗生态农场的新鲜蔬菜送到家门口;傍晚下班,从进口商品直销体验中心采购性价比优的商品带回家;节假日,城隍庙里美食飘香、步行街上商品琳琅、瓜牛公园内充满欢笑……在今天的庐阳,这些已成为稀松平常的生活画面。徐静平说,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庐阳区近年来深刻的“发展经”:擎起“现代服务业”大旗,全面撬动区域活力。据悉,今年前7月,该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6.7亿元,居全市首位,而且占比首破八成。

省级中央商务区“去试点”

今后在庐阳工作生活,不妨按照这份总体功能布局来选定自己的坐标:“南精东高西生”,具体的产业格局为:“南有中央商务区、东有高技术服务示范区、西有滨水文化生态休闲区”。年中传来好消息:2016年7月份,庐阳区约10平方公里的省级中央商务区正式“去试点”,为正在打造中的“引领时尚的国际化首善之区”正名前行。高技术服务业则集中在北部的庐阳工业区,除了已落户的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中心“IE果园”、大健康服务企业“迪安诊断”,专注于大数据产业、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DT产业园即将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工业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又一重要平台。在合淮路以西片区打造的滨水文化生态休闲区则更“接地气”,旨在让城市近郊成为市民生活方式的延续,在这里可追寻“乡愁”、“乡味”。

【路径】创新:打造四个特色商业街区

围绕打造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徐静平透露,将建设金融业“三大基地”、打造4个“一平方公里”特色商业街区、拓展“一核三轴”发展空间。
其中谋划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一批金融总部入驻,打造北一环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基地;培育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股权投资等新兴业态,建设临泉路新兴金融机构总部基地;延长金融生态服务链,打造阜南路金融服务机构基地。
打造4个“一平方公里”特色商业街区:把七桂塘塑造城“文艺范”的消费新地标;将城隍庙改造成最具合肥传统特色的商旅文街区;淮河路及其周边18条小街巷改造,形成全省最大的时尚购物休闲中心;做好省级原办公区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此外,还将整合合淮路以西片区生态资源和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庐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改造王大郢、东风村等传统村落,打造长三角“最美的乡村”。

协调:造精品城市留合肥味道

“要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高水平提升城市管理,高起点提升文明素养,高层次提升区域统筹,再树城市品质新标杆。”徐静平说,老城区空间虽然有限,但庐阳区要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深度挖掘历史文脉、做优存量,把老合肥味道保留下来。城隍庙崭新修复的马头墙、步行街上十多年的老字号、江淮大戏院地方味浓厚的演出、三孝口24小时书店内的安逸……夜幕降临,在老城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生活方式,且满足你对美好的想象和期待。 “庐阳是合肥之根,遵循沿袭历史文脉,保留历史记忆的主导思路,我们将激活其无穷魅力。”徐静平透露,文化旅游业依托“最城市”和“最乡村”两个区域,一方面挖掘和提升教弩台、明教寺、古逍遥津、省博物院、龚家祠堂、段家祠堂、李府、董氏故居、杨振宁旧居、十字街、龚湾巷、淮上酒家等为代表的古迹、名人、名居、老街巷、老字号资源;另一方面,在滨水文化生态区,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崔岗艺术村板块、桃蹊水果农场板块、三国遗址公园板块、东瞿休闲板块等“四大旅游板块”已基本形成。

绿色:保护好合肥“大水缸”

扼守合肥的大水缸,庐阳区将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景湾片区、风景村等搬迁整治工作,提高水源自净能力,减少面源污染;还将持续改善辖区南淝河、四里河、板桥河等水质。这里还将是绿色的空间体系,有绿色长廊、绿色城区、绿色村镇、绿色庭院。建设董大水库上游生态保护区、滁河干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打造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庐州公园(二期)等精品园林绿化;因地制宜设置城市“口袋公园”。徐静平给出目标:计划到2020年,增加绿地300万平方米以上。

开放:建国际社区、国际医院

“以大开放、大合作推动大发展。 ”徐静平介绍,庐阳区将紧抓上海合肥“双城”合作契机,加强与先发城市中心城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管等方面交流合作,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在城区内建设公共双语标识系统,创建高品质的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不断优化国际化人居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年底问世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这收获的季节胜利召开,打造大型湖泊治理的样板,扩容升级合肥都市圈,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之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征程再启。瑶海,这一合肥曾为之骄傲的东部城区,在合肥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战略中,肩负起全新的使命与担当——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而勇立潮头、扬帆起航。日前,安徽商报记者专访了瑶海区委书记路军,请他畅谈东部新中心规划的进展,以及瑶海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

东部新中心年底出蓝图

“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是此次合肥党代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因为这关系到未来合肥整个东部的发展和合肥新城市地标区域的建设。”路军介绍说,东部新中心已经进入国际化规划设计竞赛阶段。下一步合肥市将组织专家团队对五个规划方案进行评比,最终的合肥东部新中心蓝图将在2016年底与合肥市民如期见面。
作为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瑶海有源远流长的南淝河城市文化根基、充足宝贵的城市土地空间,以及合肥东南通风口的区位优势、南淝河岸线生态资源优势,加上瑶海独享的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利好。“合钢片区综合整治依然在大力推进;我们不断走出去学习考察先发地区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特色街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路军透露,瑶海区正积极筹备成立合肥东部新中心指挥部,力争时间空间上“无缝对接”市级相关工作,积极推动规划设计初步成果编制和组织评审工作。“我们还着手编制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下的部分片区规划,科学谋划东部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呈现给合肥市民的,将是一个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业态、功能建设等,以“多规合一”、城市设计的概念,高规格、高水平打造的基础设施一流、生态环境一流、产业体系一流的完全现代化的东部新中心。

老工业区2020年完成搬迁改造

“传统工业曾是东部城区骄傲和合肥立市之本,后来也成为瑶海发展必须承受之重。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是瑶海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路军说。 2014年3月31日,瑶海老工业区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纳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两年多来,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面临着遗留的土地环保治理、遗留设施处置等诸多问题。为此,瑶海区率先启动全国老工业区试点扩区工作。
今年9月8日,《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扩区实施方案(2013-2020年)》获安徽省政府批复,这一轮修订方案明确,调整后的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面积由13.3平方公里扩大至29.82平方公里。目前,搬迁改造进展实施顺利,老合钢片区综合整治面积已达20万平米左右,合肥钢铁集团中皖冷轧钢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关闭,安徽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等搬迁至新园区。还有包括客来福家居生产线、新开普年产20万套IC卡智能终端及物联网研发中心、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合肥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等重大项目上马或加快发展建设。
“老工业厂搬迁关闭后,瑶海大手笔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目前二十埠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滨河公园等城市绿化和生态景区建设有序推进,中盐安徽红四方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启动。”路军介绍说,根据计划,到2020年,瑶海老工业区基本完成搬迁改造。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将在合理安排老工业企业搬迁后腾退用地的功能布局,体现地域特色、注重局部开发适度性和整体经济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构建“一廊一园两心”产业格局,即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走廊、物联网产业园、花冲创意产业中心和郎溪路公共服务中心。

未来三年建设道路150条

瑶海区近年来通过转型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产业升级也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十三五”期间,瑶海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按照合肥市党代会给瑶海提出‘全面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任务’的要求,以项目化方式编制好改造计划,通过成片改造、综合整治等多种方式加以推进。”路军介绍说,瑶海区将加快拆迁扫尾进度,全力保障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谋划好未来三年的支路网建设滚动计划。要持续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小街巷整治工作,全力推进一批精品道路建设。要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绿化大会战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确保达标。
具体来说,2017年瑶海将实施续建、新建复建点共计29项,总占地面积2709.46亩,规划总建面573.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45.603万平米),安置房套数49950套,其中续建复建点18项,新建复建点11项。2017-2019年瑶海区共计划建设道路约150条。其中2017年计划新建主干路10项、支路30项;续建主干路10项、支路24项。
另一方面,建设城市的同时,瑶海将坚持产城融合、一体推进,持续推动经济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调转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筑业总部经济,谋划培育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高技术服务业。

未来五年民生亮点多

合肥市党代会提出“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文化、妇女儿童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直是瑶海区的短板,当前,要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为目标,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文化体育卫生‘三个中心’,加快教育布点,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从合肥的改革发展受益,从而促进社会包容和谐。”路军表示。
据路军介绍,“十三五”期间,瑶海最大的民生亮点应该是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内瑶海规划投资33亿元用于59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名师名校长”,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叫得响的名校。
民生的第二大亮点应该是旧城改造,瑶海将结合全国老工业城区搬迁改造,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继续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力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让更多的家庭离棚上楼,共享合肥城市改革发展成果。第三个民生亮点应该是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目前瑶海一系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生态工程正在推进,以自然坡地景观为代表的二十埠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结合水系打造,将成为瑶海未来建设海绵城市的起点和样板;依托南淝河打造长达4公里多的滨河湿地公园已经完成接近尾声,成为南淝河北岸独有的水系生态风景线;老淮南线边正在建设的高地公园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和平广场提升、二十埠沿河景观带、高压线绿化走廊、多点布局各具特色的街头游园,让瑶海的绿意愈来愈浓,生态环境、人居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市蜀山区:当好全省“辐射源”引领县区发展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在城区现代化建设上、高端服务业发展上、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上,蜀山区都要在全省县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做好“辐射源”。日前,蜀山区主要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该区将立足“三区一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建设西部产业新城;发展大数据,提升电商园;优化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打造特色精品城区,建成国际机构聚集之地和生态环境最美的国际文化城区。

【开放】推进电商产业全国领先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社会转型期,合肥市蜀山区提前科学谋划并建设完成了我省首个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今电商园入驻企业数量超过300家。今年初,园区获批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安徽(蜀山)跨境电商园实现由单纯出口贸易向进出口同步转变,并整合海关、国检、国税、商务、物流、金融等各类政府资源,建立起便捷通关的通道,初步实现“卖全球”和“买全球”的全球商贸网络体系。
蜀山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坚持专业化、差异化园区建设发展之路,加快中国邮政、中国人寿、顺丰等大项目建设,继续引进领军企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电商企业;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引进更多实力跨境电商企业入驻,进一步发挥园区内全省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的职能,推动蜀山电商产业发展进入全国领先行列,为大幅提升全省国际商贸物流业和跨境电商发展作出贡献。
在蜀山国际电商产业园内,合肥最大的IDC数据中心一期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预计明年初投入使用。项目占地68亩,总投资16亿元,将建成全省互联网通信中枢基地。该中心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搭建基础架构服务,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和云存储平台,为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电商等提供后台数据中心服务。

【辐射】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根据专业测算,合肥市的现代物流产业税收规模应该在10亿元左右,但目前水平较低,还有近十亿元的发展空间。”蜀山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蜀山区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平台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引进国内领先的物流服务业,建立以“物流汇”线上平台为载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国内外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垂直服务,推进蜀山区物流业的社会发展。“蜀山区要当好全省‘辐射源’,就要做大产业总量、优化产业质量,重点打造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等产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据介绍,该区将围绕西部新城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一方面,加大小庙工业集聚区项目清理与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与高新区、空港经济区联动,推进军民融合网信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集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二院与蜀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今年7月揭牌成立,同步建成“国防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蜀山转化基地”。这不仅将推动航天企业与本地区产业高位对接,还将促进本地区产业技术向军工领域渗透,形成军民良性互动,增加产业特色发展内涵。

【窗口】建设一批国际化高端社区

做好“辐射源”,蜀山区还要在城区现代化建设上发挥引领作用。该区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高品质精品城区。将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主城区全部改造任务。
此外,还将抓住合肥新西站(高铁西站)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高铁西站商务核心区。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重点完善回迁安置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我们将以国内外一流城区为标杆,提升城区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水平,建设一批国际化高端社区,配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完善人行路网慢行系统,成为合肥大都市国际化的窗口,建成全市国际机构的聚集之地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文化城区。”蜀山区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消费需求,还将加快特色街区的建设。
今年蜀山区建成多条特色街区,其中清溪小镇、乐客街、江南茗茶城获评“市级特色街区”称号,1912创意文化街区获“省级特色街区称号”,下一步将继续打造精品特色街区,如黄山路、芜湖路、潜山路等。
蜀山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谋划将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传统文化、生态园林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特色小镇。同时,将在西部新城建设中,以农业观光、科普体验、运动休闲、特色民宿、传统文化为主要特色,建成一批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休闲度假区,打造面向合肥、辐射全省、影响华东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

【保障】政府资源倾力保障民生

“民生建设是从政良心。”蜀山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实施扶贫解困工作中,该区整合部门资源,精准服务百姓需求,制定了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救助、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8个专项实施方案,调动资源向保障民生方面倾斜。
据了解,蜀山区对民生投入逐年增长,超过八成的财政支出投向了民生领域。今年1~9月份,全区民生工程项目到位资金21112.23万元,今年1~9月份,蜀山区财政支出共计完成228547万元,涉及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13类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2.9 。区级用于民生项目资金到位率100 。
该区主要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行“医养结合”模式,办养老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畅通随迁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全区对随迁子女上学一视同仁,不仅不多收一分钱,还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补贴。蜀山区将充实医疗救助体系内容,对大病患者进行“再补贴”,对重特大疾病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体系。该区正在部分街道试点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这项由政府财政兜底的民生项目,将让居民每年花费很少的金额就能享受所需家庭医生服务,包括建家庭病床、每年为签约家庭成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开发区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要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中率先突破,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引擎。刚刚结束的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新航向,确立了新坐标。”合肥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的确,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工业总量,合肥经开区在全市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发展压力,肩负新的使命,合肥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决心放下过去的荣光,重拾初心,砥砺前行,切实对照新定位新要求,找准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而在决战“十三五”中决胜,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当先,继续担当全市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在新一轮发展中勇当领跑者。

创新调转促瞄准高端产业

安徽商报:经开区作为安徽第一工业引擎,在全球经济视角下,如何考量和规划产业发展?
杨伟:决胜千里,必打有准备之仗。经开区在既有产业基础上,根据省调转促精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经济产业化。聚焦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合肥经开区将着力构建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两个千亿元产业,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快速消费品、绿色节能建筑、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安全等数个百亿元产业。大力实施“科技+产业”并举策略,全面打造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想研发中心、清华启迪科技城、东湖高新合肥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GDP15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4500亿元,财政收入200亿元。

国际化视野打造“精品城市”

安徽商报:开放的合肥越来越国际化,经开区的城区发展如何焕发新活力?
杨伟: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为合肥带来了立足全球视角的发展空间,当然也为经开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将以合肥国际化都市区建设为引领,以“国际眼光,国内一流,经开特色”为目标,坚持南优北拓、双城联动并举。在南区“有”中做“优”,打造“精品城市”,优化经济业态,美化生态环境,强化社会治理。比如,我们正在进行明珠广场、大学城综合整治,着力打造两个特色精品街区,同时建设繁华大道、习友路等精品道路,并启动南艳湖二期建设等。北区则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建设绿水蜿蜒、田园环抱、碧湖点缀的田园生态型空港新城。

四大平台聚力开放新高地

安徽商报:有了以新桥机场航空港为代表的开放平台,经开区未来将如何打造和拓展国际影响力?
杨伟:经开区的开放国际化将依托新桥机场、派河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优势,公、铁、水路联运,形成互联互通合肥中心城区,快速通达沪宁杭汉,会通东西,沟通国内,面向国际的区位优势。加快航空港、出口加工区等四大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吸引高端制造、金融、贸易、服务等资本流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复制自贸区国际投资贸易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通关效率;积极推动中德、中韩等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到今年9月,空港新区建设已满三周年,各项工作已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实施空港大建设项目64个,投资近80个亿。航空港开通首条“合肥—洛杉矶”(往返)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加快建设,力争年内再开通圆通快递等3条国内货运航线。建成水果和冰鲜进境指定口岸,陆续启动食用水生动物、药品口岸申报。加快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力争明年建成验收、封关运行。

存量做优增量做大催生美好蓝图

安徽商报: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哪些产业和领域的发展是未来五年的重点?目前成果如何?
杨伟: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今年以来,经开区围绕优势产业国际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创业创新常态化“五化发展”思路,全力优化存量引增量,做大总量提质量,把一个个发展“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我们强力调度工业经济,制定出台工业、科技等7项专项扶持政策,推进政策资金惠企生效,并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通富微电等项目获得专项基金支持。强化重点企业帮扶,变“保姆式”服务为“管家式”服务,帮助企业争订单、争项目、争技术、争出口。健全服务网络,建立管委会领导参加的四项服务企业制度,完善三级服务机制,实施“互联网+服务”,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目前,全区在建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预计可新增产值超800亿元。狠抓筹建项目落地,近期一批重大项目将集中开工,进一步集聚发展动能。我们还狠抓企业技改,统筹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两大工程”。

机构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安徽商报:经开区对未来有清晰的思路,但如何确保目标实现?
杨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深化改革的能量带动。在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中,优化制度供给,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内生动力。我们构建大经贸、大招商、大建口、大空港,强化大统筹、大调度,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创新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扁平化管理。以“十三五”产业布局为导向,区招商局成立了14个中心,直接和现有传统产业、未来新兴产业挂钩,每个中心同志可以潜心研究产业链和专业化,挖掘园区现有企业潜力,同时拓展对外招商,效果初步显现。构建“大建口”格局,统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出台“工委七条”、“干七条”,干部“干事档案”规定,打造基层社区“主心骨”工程。实施人才战略,引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构建自工委班子率先垂范到全体干部干事担当的激励制度。坚强的体制保障和组织保证,努力营造了上下同欲者胜的发展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高新区:打造一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10月12日上午,2016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活动和深圳主会场、北京会场同步启动。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合肥分会场,图文和实物、展示与互动,合肥最新创新创业成果全面展示。而同一时间的深圳主会场,高新区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代表正在接受巡检。当天,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陪同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出席启动仪式,感慨颇深。今年5月,国务院确定了全国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荣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半年来,合肥高新区的双创成绩有目共睹。

【直击深圳】全国双创周高新展示获好评

10月12日,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深圳市举行启动仪式,主题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宋道军介绍,此次,合肥高新区从全国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中脱颖而出,以“淮才遍地,合创未来”为主题,在活动周期间向国务院主要领导和中外创客展示合肥高新区推进双创的做法。来自园区的科大国盾、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10家领军企业展示了双创成果。
宋道军还应邀参加了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7位知名创客进行了一场创新思想的碰撞。腾讯公司马化腾、苹果公司库克、德国iF设计大奖组委会威格曼、阿里巴巴集团马云等先后发言。“来自高新区的双创成果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得到了如潮的好评。这次,我们不仅展示了合肥形象、安徽形象,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宋道军说。

【为何是它?】打铁自身硬挺进第一方阵

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24日,建设了三年的合肥万达文旅城开业,当天就约有50万人次游客。为保障安全,高新区企业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系留多旋翼无人机升在空中,实行24小时监测,并将监测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大屏幕,为广大合肥市民保驾护航。“高新制造”早就声名在外。宋道军介绍,近年来,该区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先后为奥运会、抗震救灾、长征火箭等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原因。就拿2015年来说,该区实现了战略新兴产业产值507.6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达27.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上市企业17家……这些数值均达到或接近全市一半,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目前,智能语音、集成电路、量子通信、公共安全、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等已初具规模。今年,习总书记视察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成果展,80 参展项目和创新技术来自高新区企业。
另外,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一直在显著增强。全区R&D(研发)占GDP比重达3.7 ,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22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09家;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位居合肥市第一。
高新区的创新要素也在不断加速集聚,引进“千人计划”18人,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1200余人;集聚科技服务机构320家,金融、类金融机构上百家,在区活动基金总规模超300亿元。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众创空间24家,孵化器18家,加速器5家,孵化企业2600多家,2015年成功跨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位居全国第7。

【五大法宝】好平台多人才服务好环境优

抓“项目”、搭“平台”、聚“人才”、强“服务”、优“环境”——这是高新区的五大法宝。
高新区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龙头企业,比如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高新区就依托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智能语音与IC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19个省级以上产业基地,坚持内培外引,形成了以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联发科技、贝克药业、阳光电源等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成为高新区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协同创新搭平台”上,合肥高新区有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等“三大院”,一直在积极提升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功能。另外,高新区还积极承接合肥市七大创新平台建设,并且建设侨梦苑、中德产业园等开放平台;组建集成电路、机器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
在“强化创新服务能力”上,高新区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管理机构的服务能力,打造集成化、网络化的孵化器3.0版,实现孵化服务专业化;以财政资金参股创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双创企业,促进金融服务社会化;发挥创新环境优势,引进培育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推动企业科技资源共创共享,实现科技服务市场化。另外,高新区还积极出台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氛围。其“2+2”产业扶持政策和“创九条”双创支持政策,全方位保障企业创新创业。
宋道军举例说:“我们不仅积极帮助企业获取政策资金支持,还注重其软实力提升,建设了省高科技人才市场和全省首家创新学院,开展创业精品培训、‘合创汇’等特色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10月12日下午,在2016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的“合创汇”主题系列活动现场,2000万的“合创券”上线。不过47秒,1000万元“合创券”即被创客们秒杀。 5分钟后,1800万合创券收入企业囊中,2000万合创券共被371家企业领取。

【未来计划】到2020年科技企业超2万

创新再加力,探索不停步。宋道军表示,“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掀起创新发展新高潮。
高新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R&D占GDP比重达到4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60 以上。
另外,该区还将扎实建设好省市战新产业基地,并力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才就是生产力,“我们还将建设好区人才协会,开创企业家辈出、领军人才涌动、创新人才会聚的蓬勃发展局面。”
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也是高新区的计划之一,将积极引进更多产业基金落户。“我们还将实施创新载体升级工程,再新建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争取到2020年各类孵化器企业达到55家,在孵企业超过3000家,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2万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08: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建设“三城三区一基地”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今年6月14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站高新区”成为合肥东部一个响亮的名字。据新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文松介绍,该区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位居全市首位,成功跻身全省一流开发区行列。今年1~9月份,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1.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同比增长17.1 ,增速持续位居全市第一。

【产业集聚】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新站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有目共睹。从2011年到2015年,新站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8.8亿元增加到229.6亿元,年均增长16.5 。
“‘十三五’期间,新站高新区将全面建设‘三城三区一基地’,即打造‘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智慧新城’,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教基地,奋力推进全区各项事业持续跨越式发展。”王文松说。
作为安徽省首批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基地,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迅速崛起。京东方10.5代线、康宁玻璃、晶合12英寸晶圆、惠科3000万台液晶电视机配套生产项目……从上游的玻璃基板、集成电路、原辅材料、大宗气体、高端装备等,到下游的整机制造,终端应用,打通了一条“从砂子到整机”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
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该区还将做大做强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核心配套,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运行。
比如说,在集成电路产业上,该区引进了全球第六大代工企业—力晶科技投资12吋晶圆制造基地,汇成光电晶圆凸块封测项目同步建设,中星微、瑞昱、联咏等一批设计企业也即将签约入驻。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以欣奕华、井松为龙头引进一批机器人本体、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重点项目,围绕中车、新誉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了“合肥地铁合肥制造”的目标。

【产城融合】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

王文松说,依托新站高新区建设的“安徽省合肥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式获批全国首批58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
近年来,新站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和谐的新城。
少荃湖正在打造成为合肥东部一张新名片。目前,该区围绕少荃湖“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配套区”40~50平方公里综合开发,采取PPP模式引进国际化医疗集团、学校等,打造新站发展核心区。另外,还启动新蚌埠路、文忠路精品道路示范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大幅提升园区水、电、气、热、通信保障能力,构建“轨道交通+快速路+BRT线路+主干道+支线道路”的路网新格局。
以前,大家提起新站高新区可能更多的想到“产业”,以后大家可能要刷新对新站的印象了,这里还是“生态新城”。近几年,新站高新区一直在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著名的示范是陶冲湖生态保护工程,同时还加快推进少荃湖、双龙湖、鹤翔湖水域生态建设和水质修复工程。
该区有“三河四湖一渠”,自然资源很丰富。目前,还在加快二十埠河生态廊道、少荃湖湿地公园、滁河干渠沿线生态廊道、铁路公园、高教基地带状公园等五大生态工程的建设。

【产教融合】全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

作为全国知名的“科教城市”,合肥不仅拥有一批闻名全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新站高新区的职教资源也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
自2005年筹建、2007年奠基以来,该区高教基地汇聚了全省高校19所。
王文松表示,预计到2020年,基地高校将达到20所,“青春人口”突破20万。
在产教融合发展上,该区也在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高教基地职业院校改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培养输送优质人才。

【创新驱动】全省首个海峡两岸创业创新基地

今年8月,在浙江义乌召开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这在全省尚属首个。王文松介绍,基地依托力晶晶圆制作、汇成封装测试等涉台企业,在海峡两岸设立“台湾人才创新创业联络处”,建立与台湾人才、企业的有效沟通平台。
今年,新站高新区一直在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科学城”项目已正式落户并即将开工建设,“北京大学—彩虹蓝光宽禁带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已正式设立;联合微电子中心、中科大微电子学院实训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
另外,新鼎明创新创业基地、长百科创园、博儒科创中心等一批创业孵化平台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进一步整合了产业资源,高效孵化出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的“种子”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
全面建设“三城三区一基地” 合肥综合保税区

【开放平台】全省首列开往欧洲的货运班列

合肥市有八大对外开放平台,其中有2个都在新站高新区,分别是合肥综合保税区、安徽新亚欧国际货运班列,为合肥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合肥综合保税区于2015年6月封关运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良好,尤其是从2016年元旦开始截至今年8月底,各项指标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监管货值5.6亿美元,进出口额3190.9万美元,预计至2020年,合肥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额将达50亿美元,成为内陆地区成长最快的综合保税区。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新亚欧”国际货运班列是目前国内多条亚欧铁路运营线中具有商业价值的线路之一,穿越欧亚腹地,直抵德国汉堡。自从2014年6月开通以来,中亚班列已发出49列,2340个集装箱;中欧班列于2015年6月正式发运,目前已发出26列,1172个集装箱。“在对外开放上,我们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王文松充满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高对接主城区 融合发展新肥东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未来五年,肥东县将把建设“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作为战略指引、实现路径和实施方略,以与中心城区“等高对接、融合发展”为发展主线,找到跨越发展的“金钥匙”,按下追赶超越的“快进键”。日前,肥东县县委书记耿延强接受了安徽商报记者专访,畅谈肥东县深入学习贯彻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感受,以及肥东县的发展思路。

全面对接主城区

“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就要转变观念,全面对标,明确发展新定位。”耿延强说。从“副中心”到“主城区”,绝不仅仅是概念上的根本性改变,更体现了肥东县在全市区域发展全局中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是从边缘化、郊县化向城市化、国际化的战略升级。“过去,我们是东部组团、副中心,现在我们就是主城区;过去我们是小县城,现在我们就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核心区。”耿延强说。现在的肥东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突破自己、提档升级。“我们要切实解放思想,颠覆县域思维,突破小农意识,拓宽眼界胸怀,全面拥抱大城市梦想。”
肥东县将强化主角意识,全面对标国际化都市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全面对标“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全面对标“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面对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敢于和沪宁杭发达地区县域比拼,不仅在全市争一流,更要冲刺全省前三名;不仅要进入中部五十强,更要争取进入全国五十强。在交通上,肥东与合肥在道路上“十条大路”互联互通,地铁2号线、裕溪路高架、魏武路等将与市区无缝对接。

全面建成东部新城

合肥市对东部新城规划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要求肥东要打造一个新版的东部政务区。为此,肥东县将强化主城意识。“尽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耿延强介绍说,随着肥东一中新校区、肥东县医院新区相继投入使用,“六馆一中心”等即将开工建设,该区域的形态正在加速孕育、项目正在加速涌入、人气正在加速集聚。
“我们将坚持大手笔、高标准、快速度,按照50年甚至100年不淘汰的标准,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打造现代化东部新城,力争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全面建成,使之成为合肥未来东部新地标、城市新名片。”耿延强说。
除此之外,东部新城核心区周边区域,也将顺应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尽快培育和引入城市社区的概念,构建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社区管理中心,引导和培养社区文化,探索推进扁平化、网格化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努力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
“新定位意味着新责任,必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耿延强表示,肥东将自觉履行主城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全市发展的“大盘子”找位置、定目标,敢于提标拔高、主动担当作为,努力为全市发展多作贡献。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肥东县力争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突破1000亿元,进入千亿俱乐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翻番,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翻番,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番,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翻番,突破70亿元,进入“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五十强。

全力打造特色小镇

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就要城乡统筹,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空间。“肥东农村还有几十万人口,有广大的空间,这个广大的空间是肥东未来最大的财富。”耿延强表示,肥东县将按照城乡统筹、市县统筹的思路,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的改革创新。“根据主城区的定位,我们的农业将不是过去传统意义的农业,而是直接面向城市消费需求的精准型、科技型、都市型农业;我们的农村也不是过去传统意义的自然村,而是配套齐全、功能完备、交通便利、风景如画的新农村和新社区;我们的农民更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从事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和创业先锋。”对于未来的都市“新农村”,耿延强作了这样一番描绘。
耿延强表示,围绕这一目标,肥东县将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按照“市场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肥东县将从升级农业产业入手,大力发展经果林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采摘农业等特色产业,培育更多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未来,肥东将推动传统农村向美丽乡村和新社区转变。具体来说,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增减挂、整村推进力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镇规划建设,促进人口、资源、公共设施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
同时,将加快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市民转变。耿延强表示,将在户籍登记、社保衔接、子女就学、优抚安置等方面,为进城落户人员提供便利。同时,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心全意改善民生

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就要民生至上,补足短板,争创发展新优势。今年1~8月份,肥东县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30个亿,增长25.9 ;肥东县每年投入民生工程达到11.8亿,年均增长36.5 。耿延强说,要按照城市主城区的标准,更多地思考教育规划、医疗资源布局、社区建设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水电路气、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耿延强表示,肥东县将围绕建设智慧城市、精品城市、节能城市、人文城市,按照未来城市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75万人的规模,提前预留好配套设施空间。他表示,肥东县将加大城乡电网、自来水管网、公共交通网的规划、建设、改造、升级力度,让群众用上稳压电、喝上干净水、坐上舒适车。“教育一直是肥东的一大特色品牌,也是肥东的底蕴优势所在。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期盼,以打造‘安徽教育第一强县’为目标,大办教育、办好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耿延强表示,将针对当前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快肥东二中、城关中学、实验小学、育红小学、城关小学改扩建和经开区新建小学步伐,实施名校、名师、名班主任培育计划,打响擦亮“学在肥东”的金字招牌。

全面从严治党

“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就要全面从严治党,锻炼干部队伍,汇聚发展新合力。”耿延强说。肥东将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把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把政治生态营造好,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手抓机关效能革命,鼓励各级干部争做立说立行的执行派,保持肥东政治上的山清水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风上水尚北城”将成叫得响名片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当前,长丰县按照“双核双轴”的发展格局,“品质北城”正在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社区服务四大升级,未来将打造成为“投资创业的新高地、皖北地区的人居新中心、合肥新白领的乐活之城”,“上风上水尚北城”将成为一张叫得响的宣传名片。

【回顾】从贫困县到科学发展第一方阵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省科学发展“第一方阵”,“十二五”长丰完成这种历史性的跨越。数据显示,长丰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63.8亿元增加到361亿元,财政收入从13.88亿元增加到40.1亿元。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4家,分别增长3.3倍、3.4倍,16家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在“大双凤”带动下,形成“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成效显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三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消费日益活跃。
过去五年,长丰县双核双轴的城镇化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由38 提高到50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双双增长。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累计引资突破12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3倍。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打造“科创绿洲”,合作共建安大合肥绿色发展研究院,搭建产学研发展高端平台。全县累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成功跻身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展望】十年内坐拥品质北城精致县城

许华介绍,今后五年,长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确保700亿元、力争800亿元,财政收入确保70亿元、力争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700亿元、力争8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五年翻一番。
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一直以来,长丰县依托精准高效的招商模式,先后引进大批高质量项目。 9月初,总投资超过211亿元的长丰县2016年3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涉及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健康医疗等产业,预计建成后可实现产值510亿元,年税收7.57亿元。下一步,长丰县将以高端外资、优质民资、央企国资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项目。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在招院引所、招才引智上取得新突破。推进与上海杨浦区等先发地区对接交流,建大招商的优质平台。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更离不开人才。当下,长丰县积极推进“人才强县”建设,吸引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到长丰创新创业。未来五到十年,在1841平方公里的长丰大地上,80万长丰人民将坐拥品质北城、精致县城,在令人神往的特色乡镇、美丽乡村中,共享蓝天白云,体验便捷交通,享受幸福生活。”

-亮点扫描

大项目:中新集团、南山集团、京东集团、万科集团等重大项目相继在谈,万和博世、润恒物流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大拆迁:启动涉及阜阳北路两侧、双墩旧城改造等25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

四大战略加快实现百强梦

“合肥入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丰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这些都为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赢得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长丰县委书记许华说,上一个五年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下一个五年长丰县将跨越式发展。
按照规划,“十三五”长丰县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四大战略,坚持“融入合肥、联动淮南”两大发展方向,确保“跻身全国百强县,双凤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长丰建设成为合肥国际化大都市的北部门户区。进军“百强”,圆梦“百强”需要大动作才能做出大文章。一张发展的蓝图在许华心中徐徐拉开。
先从城郊农业创品牌上下功夫。围绕“一产三产化”方向,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采摘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草莓大道”,办好草莓大会。全力塑造杜集生态旅游品牌,打造“鸟天堂”、建成生态休闲区。打响桃花节、樱花节、美食节等节庆牌,放大长丰草莓、长丰龙虾、吴山贡鹅、下塘烧饼等地方特产效应,把小行业做出大文章,让小产品形成大产业。
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住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加快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基地。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加快上市步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京东电商物流园、岗集综合服务物流园。充分发挥近城优势,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大力发展商贸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眼下,长丰的新型城镇化将进入由量态扩张加速向质态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双核双轴更加鲜明。“我们将着眼于强化功能、增强实力、提升品位,进一步深化‘双核双轴’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北城、县城两个核心带动,进一步打造合水路、合淮路两条发展轴,让南北双城生机勃勃、特色乡镇竞相发展。”

北城将成投资创业新高地

当前,长丰县按照“双核双轴”的发展格局,“品质北城”正在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社区服务四大升级,未来将打造成为“投资创业的新高地、皖北地区的人居新中心、合肥新白领的乐活之城”,“上风上水上北城”将成为一张叫得响的宣传名片。
与此同时,大项目不断涌现,中新集团、南山集团、京东集团、万科集团、正大集团、港中旅集团、兴茂集团等重大项目相继在谈,万和博世、润恒物流、万创云谷、宝生中医药、人和空气净化器、省立医院北区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涉及阜阳北路两侧、双墩旧城改造等25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其中阜阳北路片区拆迁,就是要为未来10年发展拆出空间、打下基础。
未来的北城,将是投资创业的新高地。推动现有产业升级改造,科学谋划城市空间有序开发利用。坚持“互联网+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合肥北部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吸引一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让上风上水尚北城被传唱

未来的北城,将是安徽中北部的人居新中心。坚持中高端发展方向,进一步降低住宅容积率,提升建设品位,优化城市空间,彰显宜居特色,注重城市形态的提升、城市细节的设计,精心打造有个性、有品位、有内涵的魅力城市。突出“大北城”概念宣传,塑造城市名片,提高对外知名度。
未来的北城,将是合肥新白领的“乐活之城”。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网络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完善教育、医疗、公交等公共服务配套,丰富文化、科技等产业配套,以阜阳北路高架延伸北城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北城交通布局,积极争取地铁8号线、五湖大道早日开工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实现“幸福庐江”扬帆启航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今后五年,既是庐江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战期。对于未来庐江的发展,庐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连贵用了六个词来概括:开放、绿色、幸福、人文、平安、廉洁。庐江人也正在为实现“六个庐江”而扬帆启航。

为实现“幸福庐江”扬帆启航庐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连贵【目标】争创全国百强 中部50强

今后五年庐江县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两新”突破、全域旅游开发、大美庐江建设三大战略,强力推进“一个副中心、三个基地”和合肥南部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开放、绿色、幸福、人文、平安、廉洁“六个庐江”,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十三五”时期,庐江县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跨越、进十强、争百强”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400亿元(争取440亿元),年均增长10.0 ;财政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2400亿元,年均增长15.4 ;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1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年均增长13.1 ;城镇化率达到6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0元,年均增长11.1 。

【基建】重大工程陆续建成争取轻轨延伸

引江济淮、合安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将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建成,庐江将积极争取合肥轻轨、徽州大道向该县延伸,加快形成庐江与合肥主城区一体化交通网络。
推进合安高铁及其综合服务基地、合安高速“四改八”拓宽改造、庐铜铁路、合铜路二期等建设,加快环巢湖旅游大道至冶父山、汤池、龙桥等连接线建设,启动合安高速郭河道口、岳武高速东延项目、军二东路、小沙路、盛同路等建设。大力推进省市公路畅通工程,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推动与合肥市联网。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加快环巢湖干流、黄陂湖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神皖庐江电厂工程建设。完善输变电网络,新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9座,开工建设新疆昌吉-皖南古泉庐江段11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争取到“十三五”末,实现镇镇通天然气。

【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着眼于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面拓展“双创”空间,深化“百师千技”工程,培植一批“双创之星”。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争取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建成100个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基本形成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食品加工3个百亿元级产业,支持培育70家亿元以上企业,着力打造一批成长性强的10亿元以上企业。

【旅游】树立全域旅游理念争创5A景区

呼应合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景点质量,支持汤池创建5A景区、冶父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动黄陂湖旅游,着力唱响温泉旅游、人文景观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合肥市后花园、中国旅游品牌县。
规划建设中国钻石中心、黄山南路美食城,打造岗湾特色商业街。发挥区位比较优势,依托引江济淮、合安高铁、庐铜铁路等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基地,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创建第三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为抓手,着力把台创园打造成台湾农业产业化创业园、台湾龙头企业转移基地。

【文化】着力打造周瑜文化品牌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县博物馆、县科技馆、冶父山剑文化博览馆等,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名人馆作用。 大力发展文艺事业。着力打造周瑜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名人故居、古民居、古祠堂等修缮工作。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工作。

【幸福庐江】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兜底式”帮扶并举,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联办或创办庐江职业学院。

【近期工作】为实现大目标跑好“第一棒”

近期,庐江县已经在为实现大目标而开展各项工作。
针对今年汛期暴露的问题,着重做好城镇防洪规划,编制和完善中小圩口提标改造、山洪防治、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规划。
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其中市支持项目6个、125.3公里,总投资11.44亿元,已完成投资4.93亿元;县乡道路和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总里程1661公里,总投资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元。春节前,合铜路、花泥路、滨湖大道庐城连接线二期等市支持项目和一批农村道路将建成通车,方便群众出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汛期过后,密集派出招商小分队,联系县干跟踪指导,服务项目招引、谈判、政策把关等,1~9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8亿元,高于市下达的目标序时进度4 。合肥国轩二期、星源材质等14个招商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73.5亿元。 加大民生投入,稳步推进37项省市民生工程,目前已到位资金19.97亿元,资金到位率90.4 ;低保、五保、医保、特殊大病救助等民生类保障资金及时拨发;制定脱贫攻坚的“1+X”政策体系,整合专项扶贫资金3308万元,2015年24个贫困村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完成,2016年项目有序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争五进百”巢湖发展进入“决战期”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今后五年,是巢湖必将大有作为的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实现赶超目标的决战期。”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说,今后五年巢湖市总体目标是: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全力建成充分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的明珠之城,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勇担责任、多作贡献。

“争五进百”巢湖发展进入“决战期”

【目标】综合实力居全省前五进全国百强

巢湖市今后五年目标分三个方向。“成为一颗闪亮的县域经济之星”:经济增长平稳较快,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五强,进入全国一百强。“一朵绚丽的城乡统筹之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逐步打破城乡壁垒,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在合肥率先,并引领全省。“一座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城”: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走出一条城湖共生、湖靓城美、产湖同兴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把巢湖建成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一流城市,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产业升级】优先培育新型产业

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纲”理念,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今后将突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将以云海镁业、皖维高新等企业为龙头,推进新材料产品研发及应用向汽车零配件、液晶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以阳光电源、华电、中节能、中广核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制造和示范应用;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信息服务产业。
到“十三五”末,巢湖力争建成4~5家产值超50亿元的新兴企业,1~2个超100亿元的集聚发展基地,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积极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优势产业仍是巢湖经济的起点和基石。今后要借力科技与金融这“两翼”,深度融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促进渔网具、钢构、锚链、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
结合槐林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和支持渔网具企业重组,打造渔网具产业升级发展平台。以富煌钢构三期项目为引领,支持富煌集团培育和发展钢结构住宅化、建筑物联网、工业旅游等,建成“百亿富煌”。努力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装备制造配套生产基地。引导中材、巢湖海螺等传统建材企业向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下游产业发展。
到“十三五”末,力争4个以上传统产业集群产值跃上百亿台阶。

打造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核心区

坚持用一产“深耕细作”的方法培育三产,用二产“专精特新”的理念改造三产。
大力优化发展区域金融生态圈,推进政银企担合作,积极培育资本市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牵引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积极创建银屏风景区等3个5A级景区。抢抓大湖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在合肥崛起的机遇,创新旅游业态,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用产业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巢湖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努力与兄弟县区一起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打造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核心区、全国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世界级大湖慢生活体验区。

【城乡一体】打造特色小镇塑造美丽乡村

努力实现“农村有农村的味道、城镇有城镇的样子、城区有城区的风格”,铸造“精品城市”,建成一批精品道路、精品公园、精品街区。
打造“特色小镇”平台。着力打造中庙文旅小镇、黄麓书香小镇、烔炀传奇小镇、槐林渔网小镇和银屏、散兵奇石小镇等一批独具特色、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传统特色小镇。塑造“美丽乡村”名片。深入开展“三线三边”整治,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居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针对巢湖半岛板块的发展布局,要依托主城合肥强势崛起、环湖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重点培育新型生产性、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实现“步步有风景、处处有产业”。

【开放文明】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树立开放姿态、坚持开明心态,打破“弹簧门”、“玻璃门”、“有色门”,根除潜规则等一切“暗礁”,打造开明发展“无障碍”的开放型城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围绕“简政”和“放权”,给予镇(乡)街、部门、村居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空间。
建设文化强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7年在全省率先摘得这块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深入开展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率先实现50 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环保】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污染排放的“减法”、环境改善的“加法”,努力让绿色成为巢湖永恒的底色,让生态成为巢湖最亮的名片。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
精准发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工业、扬尘、烟花爆竹、油烟污染治理及黄标车淘汰工作,杜绝露天焚烧秸秆、废弃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10-20 09:07 编辑

打造“国际化新城区”进军“全国五十强县”

2016-10-20 04:20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 连续6年跻身安徽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脱贫,三河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在过去的几年中,肥西县交出了一份相当惊艳的成绩单。乘着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东风,肥西再次确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主要发展指标晋升全国五十强。近日,肥西县县委书记汤传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肥西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开拓新境界,创造新业绩,坚定不移朝着“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总目标阔步迈进。五年后的肥西,将会以更强、更富、更美、更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目标】肥西将进军“全国五十强县”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里,肥西走过了一条光荣与梦想之路。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县域第一,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由第94位跃升至第79位。平稳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县域523平方公里纳入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主城区范围,实现与合肥建设发展的深度融合;城镇化率由53 提高至60 ,实现由近郊县向主城区的历史性转变。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肥西人再次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两个率先、四个翻番、一个晋升”,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主要发展指标晋升全国五十强。

【城建】肥西将打造“国际化新城区”

为了打造“以国际化新城区为引领、特色集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肥西按照合肥市“1331”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瞄准国际化新城区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对标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形成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在县域空间结构方面,肥西未来的定位是“新城美乡”、“双轴五区”。“新城美乡”指的是城区、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共同构成近主城连绵发展区,是合肥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外围乡镇,保持原生态大地景观风貌特征,山水田园共融共生呈现乡域空间形态,是合肥市西南生态屏障,合肥城乡统筹新典范。“双轴五区”中的“双轴”分别是依托合安公路和合六公路形成的;“五区”则是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和西北西南部外围协调片区。

【交通】肥西有望建肥西高铁站

根据《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后简称《规划》),途经肥西县境内的高速铁路线为沪汉蓉高铁线、合安九高铁线,城际铁路线为合六城际铁路线、合安城际铁路线,普通铁路有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合肥绕城货运专线和经开区铁路货运专线。未来,现有的肥西上派站有望改造扩建为肥西高铁站,铭传乡内预留南分站客运站,合六城际途经官亭镇,设官亭客运站。在水运方面,肥西将重点构建“两干一支”县域内河航道系统,实现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结合引江济淮,贯通淮河、东淝河、派河、合裕线等形成江淮运河(规划为三级航道,预留二级航道条件),打造国家干线航道。

多条快速通道连接机场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肥西将形成“一横三纵”的高速公路路网格局。其中,“一横”为沪陕高速,是连接上海、南京、合肥、西安等城市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从肥西县高店乡穿过,现已建成通车;“三纵”分别为合安高速、济祁高速和西绕城高速。另外,规划多条快速通道联系机场,包括上派城区通过方兴大道-机场高速、上小路、将军岭路-机场高速快速联系机场,官亭、山南镇、柿树岗乡通过杨桃路-济祁高速、高山线-机场便道快速联系机场,三河、严店通过G330(合铜路)-西绕城高速、G330-方兴大道-机场高速快速联系机场,花岗镇通过将军岭路-机场高速、西绕城高速快速联系机场。

5条轨道交通线经过肥西

除了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3号线(3号线延伸线将通往肥西),4号线、7号线、9号线和一条中运量轨道联络线(15号线)也将经过肥西。其中,3号线延伸线路优化为从翡翠路-金寨南路-站前路-深圳路;4号线为南北交通线,经高新区、柏堰工业园、桃花工业园拓展区延伸至华南城;7号线为东西交通线,由高新区延伸至滨湖新区,沿途东西向贯穿柏堰工业园;9号线路优化从青龙路-人民路-金寨南路-独秀园路。

【旅游】紫蓬山景区将冲击“国家级”

继三河跻身全国5A景区之后,肥西又将目光聚焦省级旅游度假区——紫蓬山。紫蓬山将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中部著名文化展示、生态体验和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游览内容的不同,紫蓬山风景区将细分为淮军文化展示组团、登山健身揽胜组团、田园休闲度假组团、名人遗迹展示组团、森林生态观鸟组团、山地运动体验组团、宗教文化展示组团等7个景观展示组团。肥西将构建“两核四脉、双环四点、多廊渗透”的生态格局,并形成“两心两区、三带一线”的旅游空间总体布局。其中,“两心”为肥西旅游集散中心、三河游客接待中心;“两区”分别是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环巢湖水乡古镇休闲)、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紫蓬山地养生文化);“三带”分别是沿巢湖风情滨湖生态旅游带、沿紫蓬健康养生休闲体验带、沿城郊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带;“一线”则是一条巢湖西岸环形旅游大通道,沿湖、沿山、沿河构成环形旅游服务线。

【民生】肥西打造全省精准脱贫样板

“十二五”期间,肥西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脱贫。在未来的几年中,肥西将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打造全省精准脱贫样板。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等制度,进一步扩大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记者在《规划》中看到,肥西未来将规划小学32座、中学17座,规划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共12座,并结合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合肥中医院1处;规划残疾人服务设施1处、公办养老公寓1座;新建九水厂和十水厂……未来的肥西,将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的薄弱环节,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努力打造幸福肥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8 15:47 , Processed in 0.06754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