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995|回复: 6

[综合其他] 《经济日报》VS叶檀,长春到底有没有前途?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sinking 于 2016-10-23 10:18 编辑

潜力怎样成为实力

从长春发展新亮点看东北振兴新希望


张 磊 杨国民 李己平

2016年10月19日08:47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东北经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统计数据表明,继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位于全国末五位后,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仍旧位列排行榜末端。其中,辽宁更是以-1%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半年经济增速为负的省份。东北这个曾经全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痛点”,灼烧着全国人民的神经!

去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调研,他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总书记的讲话,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清晰的道路。

新常态之下的东北振兴之路应该如何走?人们期待着来自实践的有力回答。

在东北经济爬坡过坎、艰难筑底的同时,位于东北三省中心区域的吉林长春市已明显呈现出触底反弹迹象,成为东北经济的一抺亮色。上半年,长春GDP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各项经济指标在东北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

长春经济为何能够实现可喜的回升,这种趋势能够持续吗?长春经济的积极变化能否为东北振兴提供有益启示?日前,记者来到长春市采访,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长春的实践表明,东北经济的转型和振兴,可由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以雁阵形式梯次突围,而类似长春这样基础较好的城市有可能成为东北振兴的“领头雁”

一个地区经济的活力,首先体现在这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上。

今年以来,不仅一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这样的“巨型”企业增长势头良好,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更成为长春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

成立于2002年的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350多名员工的专业化智能装备与制造国际化企业,其中设计研发人员就有100多人。2015年,公司注资控股了位居德国设备再制造行业首位的德国GRG公司,并在美国设立了生产点。公司董事长胡天伟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今年长春工厂产值可达1.5亿元,德国和美国工厂产值可达1500万欧元。

位于长春新区的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化工后处理环节灌装领域高端自动化装备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现有员工128人,研发团队就占65人,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化工灌装技术,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室。公司总经理勾阳介绍,公司生产的化工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投资1.58亿元建设的新生产线明年9月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

长春市科技局副局长孟繁军介绍,像这样的行业龙头、“隐形冠军”,长春还有多家。到2015年底,长春着力培育的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至5亿元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400户,比2012年增长113%,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2012年增长109%。今年以来,又培育了4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一批拥有知识产权、规模不大、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形成了长春这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多点支撑的态势,并蓄积了雄厚的潜发能量。

这种能量已经体现在今年以来长春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工业经济加快向高端方向转进的趋势上。今年上半年,长春市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1月至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提高至9.0%,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分别比沈阳、大连、哈尔滨高25.8个、4.0个和3.0个百分点。

看增速,更要看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长春,我们可喜地看到,经济增长动力格局正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上半年,长春三次产业比重为2.7∶51.0∶46.3,与2015年相比,二产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0.9个和2.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长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哈尔滨、大连、沈阳0.3个、2.4个和5.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增长后劲更加充足。在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半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2%的背景下,长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2%,服务业投资增长13.4%。投资主要流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重点服务业。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2.9%,医药工业投资增长4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0.6%,为长春经济今后发展培育了新增长点,增添了新后劲。

增长活力更加丰沛。民间投资动力强劲,民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民间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源。今年上半年,长春民间投资增长23.7%,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9个和8.6个百分点,在东北四市中保持领先;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6%,高于全国、全省18.1个和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6.3%。

“吉林经济看长春”。上半年,长春GDP总量占吉林省的42%,长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同样,在东北地区,沈阳、大连和哈尔滨三个副省级城市在各自省份中的经济分量也举足轻重。有统计显示,长春和沈阳、大连、哈尔滨这四个城市经济总量占东北经济比重的45.3%。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振兴,关键在于发挥好四个副省级城市“领头雁”的牵引作用。



长春的实践表明,东北振兴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走市场之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发挥优势,激发潜力,将优势变成胜势,将潜力变成实力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今天,东北地区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基础组合仍比较优越,有较大的潜力。如何用好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将发展的潜力变成增长的动力,是东北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公司生产的LED显示屏和LED照明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公司副总经理郑喜凤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控股的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完成众多国内外LED显示屏项目。公司在研发和技术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输许多国外大公司。近年来,公司产值、利税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幅。“我们按市场需求提出产品研发目标,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郑喜凤说。

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金矿”,是创新驱动的中坚力量。长春现有包括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内的科研院所107家、吉林大学在内的大专院校383所,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力量“富集区”。

除了科研院所,长春还有多张“名片”: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皓月肉牛、天景玉米等一批龙头企业领衔的农产品加工业;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长春金赛药业、吉林省中科生物为代表的生物产业。

据长春市工信局副巡视员曹维介绍,“十三五”期间,长春要做大做强现有的汽车和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元级产业,打造形成先进设备制造业、生物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大千亿元级产业。

如何发挥优势、擦亮“名片”?长春正在积极探索:

从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入手,破除思想痼疾,激发干事活力。从今年3月份起,长春市开展了历时5个月的以“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对标发达地区自加压力明确发展坐标、摆查问题、整改提高等环节,达到“凝心、聚力、干事”的目标,全市各级干部敢担当、抓落实、求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今年4月份,华为云数据中心、浪潮集团云计算和大数据两大项目相继落户长春,可望拉动长春形成百亿产业规模的大数据产业链。“长春效率”正在提速。上半年,全市新落地开工招商项目共计141个,投资额1352.8亿元。

从重点领域改革入手,解决体制性阻碍,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改革;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企业登记和领取营业执照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今年上半年,又取消了39项行政审批项目,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工业项目落地从124个工作日压缩到80个工作日左右;着力推动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组织制定了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20条带有突破性的具体政策意见,推动了7个方面的改革试点,有效释放市场活力,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新登记户数同比增长28.6%。

从加快创新驱动入手,发挥科研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长春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提升公共科技服务、企业研发、行业中试与检测三类中心服务能力的意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技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建设长春科技大市场,统筹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各类孵化载体建设;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丰富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经济发展就有不竭动力。目前,长春已建设了5大类192家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检测和成果转化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16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点2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在孵企业1200户;实现了吉林1号卫星、机器人、纳米材料等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形成产业链。

“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这是东北要做的事情,是吉林要做的事情。”“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从长春实践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长春各级领导对于当前发展的短板都有清晰的认识。“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经济总量不大和经济结构不优的双重挑战;面对传统产业‘一柱擎天’和新兴产业支撑力不足的双重制约;面对改革开放程度不够和科技创新能力释放不充分的双重难题。”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说。

为此,长春市委、市政府正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牵引,在全社会营造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发展气场;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能,努力打造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创新型城市;以产业转型为着力点,培育具有长春特色的发展新动能;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目标,瞄准“老字号”,推动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瞄准“原字号”,推动传统产业向品牌化发展,瞄准“新字号”,推动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从长春实践看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正在触底回升,我们看到了信心和希望。长春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大市中实力不是最强的,长春能做到的其他各市都不难做到。我们期待长春成为一只欢快的东北振兴“报春鸟”,唤来大东北姹紫嫣红的“春满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这是中国最没有前途的七个城市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版图将以前所未来的加速度分化,马太效应凸显。在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下,缺乏竞争力的城市很可能会陷入“困兽斗”的窘境。下面这七座城市,论知名度不低,论历史曾有过辉煌,但从人口、经济结构、社会财富和发展态势看,却很难让人乐观。
一座城的衰落,往往是从人才出走开始的;留住人才,城市才有未来。
◎文丨叶檀
◎来源丨叶檀财经(tancaijing) 已获授权
在筛选的标准上,首先是人口流失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在此前三十年以制造业发展为主体的工业化改革中,作为人口的输出地,人口作为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出本地。目前面临经济转型期,人口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出本地,只不过换了一批人,当地有想法、有实力的人率先出走,给当地留下一地鸡毛。
其次是一个城市只有几个国企主导的行业,并且大企业办社会,使得城市服务业无法细分,导致当地市场意识落后,父母热衷于逼迫子女考公务员、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从进入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的那一天。
第三是人均财富占有量低,教育相对不发达,相应的消费数据也较低。
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我对当地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期,这一部分源自我在各地的实地感受,比较有弹性。
必须强调的是,排名不分先后,不是第一个写的城市就最糟糕。

01
长春
根据2015年新华网转发《人口快速流失 在这10个城市买房要当心贬值风险》文章中,作者根据相对确实的小学生在校人数进行统计,列出了从2008年到2014年小学生人数快速下降的十个城市。
东北人口流失上榜的城市最多,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三个城市。笔者与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公报相参照,可以看出人口的涨落。
长春2005年小学生人数为47.6万人,2010年为42.2万人,2015年人数为38.4万人,连续下降,情况比沈阳更糟糕,沈阳的数据中间有过反弹。哈尔滨也是如此,从2005年到2015年,人数连续下降。
撇开小学生数量,从2009年到2014年人口流入数量来看,显示大连是东三省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流入52万人,其次沈阳流入42万人,而后是长春流入16万人,哈尔滨流入2万人。从吸纳成年人就业与城市吸引力看,长春与哈尔滨情况比较糟糕。
从人均本外币存款与消费来看,毫无疑问大连仍然是东北最高大上的城市。长春人均本外币存款从2005年的2.824万元,到2015年的11.376万元,看上去增长不少,但沈阳为16.928万元,大连为19.843万元,对比之下可以看出长春的人均财富积累量不算高,在全国勉强算得上中游略偏下的水平。
财富占有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心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年为2217.5亿元,看上去不少,人均为28690.65元左右。而沈阳与大连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均超过了3000亿,无论从人均还是总量,长春都相对落后。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都城,建国后东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重镇,中央政府将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落户长春,长春与沈阳、鞍山、大庆共同成为了共和国的骄子。
长春的一汽奥迪曾经如此领风气之先,这一汽车工业如果在东南沿海地区,不知道有多少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城早已成型,围绕汽车的高端旅游与文化服务也已经成型,可惜的是,长春居然长期未能形成配套产业链,汽车城兴起很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春汽车工业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广州本田等城市纷纷弯道超车。
长春在东北的地位现在连沈阳、大连都比不上,是一个名符其实失落的城市。根据2016年8月18日第一财经网的文章《近十年城市经济竞逐:长沙重庆领跑 东莞温州大减速》,2005年长春GDP为1508.6亿元,2015年为5530亿元,仅好于南宁等少数省会城市。一个如此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沦落到这个地步,实让人扼腕叹息。
作为黑色的花絮,以前曾经认识的一个长春企业家,因为与邻座一言不合就被捅死,在企业家行列中生命如此消失的,我听到的很少。

02
哈尔滨
哈尔滨兴起于20世纪初,是中俄文化会聚之地,城市遍地俄式建筑,这可以说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很遗憾,上次去马爹尔吃俄餐,其菜式与服务、环境,都是一次灾难性的回忆。
从2005年到2015年,哈尔滨的GDP从1830亿元到5751.2亿元,十年时间增加了3921.2亿元,平均年增392.12亿元,在省会及特别市中排名偏后,甚至比长春还低。
这不奇怪,作为资源与农业主导的省份,黑龙江最引人关注的GDP重镇是大庆,哈尔滨应该是省内的消费、金融、资源调度城市。可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随着大庆等资源性城市日落西方,哈尔滨必须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哈尔滨有发展中国北部旅游地产、俄罗斯文化深度游、特色农业金融的基础,由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虽然当地政府已经在努力,但相对发展速度慢。加上受俄罗斯经济不振的拖累,边贸数据极不景气。
黑吉辽作为农业重镇,非常依赖政府的农业改革、土地改革政策,没有这方面的改革,没有办法形成高效的大农场与之伴生的农业品牌。加上当地资源性城市,居民形成了依赖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习惯。
我听到的情况是,到现在为止,一些父母还在逼子女进入自己所在的企业,形成了非常不良的市场生态。
从小学生的数量看,哈尔滨甚至还不如长春,属于难兄难弟。2008年,哈尔滨小学生人数为48.1万人,2014年只剩下41.4万人,6年下降了14%,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人口明显流失地区。
在全国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中,黑龙江人口流入排名最后一位,为2万人。笔者身边朋友在海南买房的,黑龙江的人数让人瞩目,因此有人戏称三亚为“黑龙江省三亚市”。
与长春、大连一样,哈尔滨的高等教育不算落后,从高校数量看远远好于深圳,哈尔滨的人均本外币存款从2005年的2.699万元到2015年的10.078万元,比长春更差。有个好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高,达到3394.5亿元。
从房地产租金看,哈尔滨的涨幅在国内也不算慢,这个城市骨子里拥有消费基因与服务基因,现在被割裂了太长时间,亟需恢复。
黑龙江的齐齐哈尔等城市人口流出更快,齐齐哈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净迁出37779人,2013年这一数字为25381人,流出速度加快。周边城市的衰落,无法成为省会城市的喜讯。

03
沈阳
在东北三省中,辽宁是人均本外币存款最多的、也是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从理论上来说,作为辽宁省会的沈阳,应该情况在东三省中最好。
事实并非如此。辽宁省内有个强大到可以与沈阳争夺资源的城市大连,从发展速度与市场观念看,如果大连经济迟迟无法复苏,包袱沉重的沈阳不可能好到哪儿去。
沈阳虽然在东三省中人口流失比较少,但从小学数量看未来劳动人口处于下降趋势。2005年沈阳小学数量977所,到2015年直线下降到274所,小学生数量倒没有吓死人的下降,仅从39.7万人下降到36.51万人。幸运的是,沈阳的高校数量与人数,在省会城市中并不落后。
GDP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沈阳GDP2084亿元,2015年升至7280.5亿元,十年时间上升约3.494倍。
对比其他发展较为缓慢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这个数据不像这两年的GDP数据这么让人难堪。长沙从1520亿上升到8510亿元,上升约5.6倍; 贵阳从603亿元到2891亿元,上升约4.79倍; 昆明从1062亿元到3970亿元,上升约3.74倍; 其他太原、石家庄、温州、东莞等城市,增速也不快。
现在,东北GDP在全国垫底。2015年,辽宁省以3%的增速在全国排名中垫底,东北三省GDP增速均列入倒数五位。2015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降幅达到27.8%。
沈阳人均本外币为16.928万元,位居中游,在东三省的省会城市中是最高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为3883.2亿元,按照829.1万的常住人口,消费总量不算少,无论从财富从消费从教育还从城镇化数量的角度衡量,沈阳是有历史底蕴的,很可惜,这个底蕴给折腾得七零八落。
辽宁曾经有过计划经济的好日子,从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援建的156个项目中,东北包揽56项,仅辽宁就占据24项,这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
计划经济的坏日子也曾经有过,并且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日子越过越糟糕,制度赶不上市场发展的趟儿。尤其是重化工业过剩之后,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转型首当其冲。
据《新京报》今年2月24日报道,整个东北地区95%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仅占5%。沈阳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也高达9比1。
近两年不仅固定资产投资量下降,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也严重滞后,辽宁省的全部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到2.7%,位列全国倒数第一;有研发活动的仅占4.5%,全国倒数第二。
制度、观念、基础,决定了东北转型成功会比东南沿海地区慢得多。虽然东北、辽宁有全国一流的工程师、大规模受过训练的工人,无奈成为珠三角、长三角的人才输出地,当地的人才没有高效配置。
电影《钢的琴》是本好片子,很多人认为反映的是沈阳铁西区,钢厂旧厂区如同鬼城,一片狼藉。并不奇怪,沈阳也是中国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没有多少外地人愿意在此地购房,享受东北风光。
东北还有其他城市,但重要省会城市已经如此,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04
兰州
兰州人口流失速度与东北城市、与太原相当。
2008年,太原在校小学生人数29.8万人,到2013年(2014年数据没有查到)为25.4万,5年下降了14.8%(全国小学生5年平均下降9.4%)。2008年,兰州小学生人数为23.5万人,2013年为20.3万人(2014年数据未查到),5年里小学生人数下降了13.6%。
与银川这样的较小城市不同,兰州、太原经过此前煤炭、石油等行业的发展,人均财富有了提升,已然培育起一个新富阶层。
太原2015年本外币存款高达10830.05亿元,人均本外币存款在25.08万元; 兰州2015年本外币存款7945.82亿元,人均本外币存款为21.543万元,全国排名不算落后,在深圳的一半左右,在西北城市中令人垂涎,高于西北经济最大门户城市西安。
兰州的经济数据勉强过得去,建立在大规模投资的基础上,2005年兰州GDP为567.04亿元,2015年为2095.99亿元,上升约3.7倍,低于银川的5.13倍与西安的4.17倍。
经济增速就比较漂亮了,根据兰州官方数据,2000年到2002年,甘肃省经济增速在10%以下,从2003开始的十年间,在10%以上。兰州市生产总值增速2000年的9.2%,2007年达到12.5%,2009到2013年均增长率14.3%,2015年也在8%以上。相当漂亮的数字,所以兰州是在发展。
经济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从2004到2012年,轻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重工业比重远远大于轻工业比重,兰州的文化产业与周边西安、南宁等城市的差距在拉大,政府意志过于强大,但又没有强大到受宠,成为西北独一份的程度。
对于兰州这座城市来说,最要命的是没有培育起大型民企,我们说不出当地的知名产业和企业,城市定位模糊不清,从西北门户到西北工业重镇似乎都沾得上边,在西北的经济、教育地位与西安越拉越大,再下去要与西宁等城市为伍。
从高铁图、从教育资源、经济资源、人口资源看,西安是西北独一无二的中心,兰州、银川等城市只能靠特色生存壮大,如果没有长板理论中最长的那块板追求城市高溢价,兰州将被西安等中心城市和其他特色城市压得没有出头之日。
根据兰州市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兰州将扩大文化旅游合作、建设丝路信息走廊、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建设国际港务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从这个规划中,我们仍然看不出,特色在什么地方。

05
大同
大同虽然有石窟,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但文化产业在经济中很不占主流,人们印象中是遮天蔽日的尘土,这与大同过于丰盛的煤炭资源有关,也与大同历史上是军事重镇无法大力发展经济有关。
过去60余年,大同向全国输送煤炭24亿吨。1984年,大同市被国务院列为13个全国较大的市之一,与重庆、洛阳、无锡等城市比肩。沉浮起落,现在,大同与重庆、无锡无法相比。
2005年,大同GDP为370.06亿元,到2015年GDP上升到1052.9亿元,上涨约2.85倍,略低于省会城市太原的3.05倍,这个速度在国内较低。
常住人口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时间,增长不到30万,在校的小学生人数从34.1万大幅下滑到19.8万人,人们对未来预期不佳,纷纷把孩子送出本地。
这是山西各城市的常态,只不过大同、运城数据更典型更可怕而已,在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富豪忙着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生活。
从大同可以看出当地经济结构不良、贫富分化严重,重化工业忽上忽下、煤价忽上忽下之际,总有一些人靠煤炭发了大财,总体财富的提升有助于经济度过目前的难关,很可惜,山西不然,不仅省会城市太原的财富数据不佳,其他城市更是如此。
大同2015年人均本外币存款为7.10万元,在山西各市中已经算不错,其他如吕梁、临汾等城市更糟,财富数据不佳导致大同消费不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为567.7亿元。
有一种可能,地方富翁不仅把孩子送出去,也把资金转向其他大城市包括省会太原,而不是留在当地。
在经济煤炭价格不振时,太原大同经济不好可以理解,但在煤价疯狂上升时,当地的经济与财富仍未得到较好的配置,说明当地经济缺乏良善的制度支撑,大同在山西省内的经济地位一路下滑,同煤的情况就可以揭开冰山一角。
大同这个城市的未来如同其原掌门人耿彦波一样不可琢磨,充满不确定性。据《财经》杂志报道,2008年2月耿彦波出任市长后,从2008年到2012年,城建投入共达1000亿元,除去社会资金,政府投入大约六七百亿元。
2013年2月7日,耿彦波前往省城太原担任市长,大同部分市民要求耿留任。虽然已经开工的工程继续开工,但古城西城墙未按原计划于8月合拢。大同现在如半边阴阳城,一部分做好的花团锦簇,另一部分难以入目。
《财经》报道,大同古城成为一种奇异的混杂:以四面城墙为界线,一座座修缮完备的古建筑群落巍峨高古,颇有北魏遗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但深入到老城的细部,却如同步入一座鬼城,尤其夜晚时分,站在华灯初上的东城墙上俯瞰,老城内黑黢黢一片死寂。
2015年,大同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139.2亿元,比上年下降41.4%。只这一个数据,就可以得出财政紧张的结论。
幸运的是,大同未来的发展方向清晰,与北京接轨毫不含糊。提出“大开放”,强力建设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旅游”,激活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磅打造通向世界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产业”,全力承接京津溢出产业,紧盯新兴产业,厚植发展优势,走永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一句话,只要有绿色制造业,对接北京成功了,成为北京的后花园,成为连接塞上的特色城市,大同也就有了未来。现在,在定位方面与大同竞争的不少,北京的后花园暂时轮不到大同,苦日子还得过几年。

06
洛阳
我一直夸奖河南郑州发展快,现在不得不说说河南另一个发展不那么快的城市,洛阳,发展确实比较慢。
在水运时代、宋代以前,洛阳是中国经济重镇,但到了铁路时代,经济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了郑州,随着郑州高铁、航空、公路枢纽的建成,马太效应造成的情况就是强者恒强,现在无论从基础设施投入、人口流入,洛阳都不能与郑州相提并论。洛阳就是再蔑视郑州的没文化也没有用。
虽然洛阳总体GDP增长还不错,并且在国内排名还不算低,在河南也是郑州之外的独一份。
但仅从GDP的增长一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洛阳是一个找不到方向的城市,是一个沉迷在历史中的城市,现在还没有能力让历史焕发生机。
2005年郑州GDP为1650亿元,2015年为7315.2亿元,相比之下,洛阳1111.5亿元,与郑州相差无几,但到2015年仅3508.8亿元,10年增长3.15倍,比昆明、长沙、兰州还要低。
2015年洛阳服务业发展在省内较低,洛阳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6.3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40.66亿元,同比增长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31.70亿元,同比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地细分市场并不发达。
在最新的高铁规划中,洛阳也比较悲催,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的规划图看,呼南高铁从山西晋城进入河南后,向东拐了个大弯儿,经焦作、郑州与郑万高铁相连,避开了原本可以经过的济源、洛阳,民间呼吁强烈,这一线路从豫西的洛阳走显示更直接成本更低,但洛阳暂时被“抛弃”了,规划与省内经济地位同步下降。
目前,洛阳人口仅次于郑州,从小学生数量来看,从2010年63.95万人下降到58.28万人。总体上看,这五年各城市小学生数量下降是常态,但河南人口极多,郑州、南阳等城市小学生数量还在上升,从本质上来说,洛阳是一个资源与人才流出的城市。
洛阳拥有的财富与郑州根本不是同一个数量级。2015年人均本外币存款为6.20万元,而郑州为17.699万元,虽然跟其他地级市相比,洛阳是最高的,但差距会越来越小。
未来,洛阳只能做特色城市,同时保持住河南省内第二大市的位置。这并不容易,要知道,郑汴城市群提升的是开封的地位,没洛阳什么事儿。对于洛阳来说,提高在全国规划中的地位,找准未来的工业方向,大力拓展服务业,才是大事正事。首先要提高城际铁路等级,与郑州联系到一起。
所幸的是,今年3月份,洛阳市发改委在回复网友关切时称,该线路在焦作形成2条路线,过境洛阳和郑州。

07
南昌
南昌是个让我比较纠结的城市,前途不算漆黑,与中西部小城市相比,南昌发展得还算不错,红谷滩也算是国内房价一度增长较快的地方。
选择这个城市估计会引起一些人的惊讶,如果说东北某些城市暂时无可救药,那么南昌就是一个染上了小病而整体经济体里面免疫力较强的城市。
在长三角城市群里面的重要城市中相对落后。但南昌在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省会地区中基础不强、未来发展模式不清晰。
从2005年开始到2015年,南昌的GDP从1007.7亿上升到4000亿,10年时间上升3.97倍,略高于太原等城市,低于长沙的6倍左右,与杭州、南京等城市总量差距更大。
江西省内没有城市可以与南昌竞争,南昌是人口流入地,从2010年到2015年,常住人口五年增加26万左右,但较为真实的小学生数量在下降:从2010年的1047所小学下降到2015年的904所小学,学生人数从43.66万下降到40.67万,江西省内的人才与企业家流失也较为严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东南地区,江西是个传统农业省份,距离海洋较远,小农经济和思想比较重,并且官场生态与民间信用生态不大良好。我有个朋友就在南昌附近上了个投资的大当,与当时的领导人提倡的植树相关。环保是好事,南昌也是全国首批6个低碳试点城市,但补贴的腐败使得绿服成为绿腐。
从武汉到长沙,南昌是2030年规划中高铁不算太发达的地方,与南京、武汉等城市不可同日而语。在华东城市圈中,目前从城市群的粘合度来看,只是从南京幅射到合肥,而南昌则是下一波大经济转型的幅射地,目前还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迹象。
  
来源:叶檀财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0: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inking 于 2016-10-23 12:20 编辑

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叶檀这篇博文最近在网上很火,而《经济日报》的这篇新闻关注者却寥寥,大家怎么看?

值得注意的是,叶檀这篇博文倒是与流传网络数年的所谓“中国十大衰落城市排名”内容有几分相似啊,还都这么“抬举”长春把长春排第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1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些房价1w+的城市,我看他们怎么留住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1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面都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3 1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一个学经济史的还真觉得自己是“十全大通”的经济学家了,真是笑死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8:2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uesko 发表于 2016-10-23 18:09
叶檀一个学经济史的还真觉得自己是“十全大通”的经济学家了,真是笑死人了!

你也太抬举她了,就这水平小学都没毕业吧?唱衰也唱出点技术含量啊,逻辑混乱、漏洞百出,完全主观臆想,她的意思长春不如沈阳、大连,一汽大众奥迪不如上海大众、天津一汽丰田、广州本田,GDP仅比南宁等省会强,长春就是中国最没前途的城市,我也是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 07:57 , Processed in 0.0866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