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901|回复: 1

人民日报刊文谈复名:襄阳,终于找回来的名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2 1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襄阳”,终于找回来的名字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2日05版)

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宣布更名的当天,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发来邮件说“我的襄樊今天起不存在了!”颇有些耿耿于怀。

女儿的“非常不理解”我非常理解。出生伊始,她就在“襄樊”长大,曾经脱口而出的母校“襄樊三十三中”“襄樊五中”等名称一夜之间消失,如同让他们把叫了18年的名字强行改名换姓那么别扭、难以接受。这是一位90后“游子”抒发乡愁的方式。这种痛惜和失落,注定会在他们这代人的心头萦绕一段时间。

对一座城市来说,选择认同“襄阳”还是“襄樊”,历经坎坷。

襄阳是座典型的“双子城”。“一江碧水穿城过”,汉水将襄阳和樊城分为南北二城。“襄樊”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始于1948年,1950年时隶属襄阳专署,1979年升格为省直辖市。1983年地市合并,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满打满算,“襄樊”作为行政区的历史仅60余年。

而“襄阳”作为行政区名称,则延续了两千余年。东汉末年自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襄阳,“襄阳城”便横空出世。建安十三年,曹操置襄阳郡。此后,襄阳城一直作为州、道、路、郡、署的治所,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风云、宋蒙硝烟都成为文学家最好的创作素材,以至于诸葛亮、庞统还有郭靖、黄蓉们成了襄阳的代言人。不仅如此,襄阳还有极丰富的人文内涵,卞和献玉、宋玉楚辞、荆州学派、隆中对、唐诗宋词,“诸葛千古一智圣,孟米诗书两襄阳”等,无不令人自豪。就连从这里生发的成语,如筚路蓝缕、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百步穿杨、三顾茅庐、刮骨疗毒、相敬如宾、望衡对宇等,也印证了国人崇文尚武、奉行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这些,无不和那个“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襄阳”连在一起。

1983年地市合并时,由于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让建市仅35年的小襄樊市“吞掉”了襄阳地区,仅保留以环城四郊为管辖地带的襄阳县。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调整襄樊市城区区划,驻地设在樊城的襄阳县不再管辖襄阳城以南的几个乡镇,此时的“襄阳”已与“襄阳城”没有任何地域关联。到了2001年,驻地移至东郊张湾的襄阳县改为“襄阳区”,“襄阳”离襄阳城越来越远,名实分离得彻彻底底。外地游客对襄樊地理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说,襄樊政区名称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怎么改”并无争议,但需要契机。2007年5月,“襄樊号”导弹护卫舰应新加坡海军邀请参加了第二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演习,新加坡华侨得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时,激动地高呼“襄阳襄阳”,让前去庆贺的襄樊领导既感动又尴尬。其实,这些年襄樊人经常遇到类似场面,到海外招商,需要说一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才能让客商们感知襄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有政协委员提交“复名襄阳”的提案,民间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008年,襄樊市委、市政府基于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和推动发展的目的,向湖北省和民政部提交更名申请。2010年12月,襄樊终于“让位”于襄阳,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终于重回这座城市。同时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实现了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的目的。

如今的人完全适应了襄阳这个“终于找回来的名字”,“襄樊”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城市发展变化的记忆。2014年底,一条融入本地文化元素的通途展现在襄阳市民面前,这就是连接襄阳、樊城的襄樊大道。大道的命名,为曾经的60年留下了痕迹,也为生在“襄樊时代”的年轻人留下些念想。

特别想对游学海外的女儿和她的同龄人说一句,故乡是眷念的根,襄阳才是故乡的名。

(作者为襄阳市汉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4 1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襄阳,荆州,夷陵,江夏。。。
湖北的地名就是半部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02:25 , Processed in 0.07660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