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3 15: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题:国务院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贪大、媚洋、求怪”将被遏制
人民日报【国务院叫停洋地名:居民区不能再叫曼哈顿、威尼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而现在,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崇洋,比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群众看着是一头雾水。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近30年的时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
地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今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就在昨天,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针对方案的实施做更详细的部署。会议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在明年6月完成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那么,地名的变更、整治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在其中做到充分尊重百姓的意见?
在河南郑州,有一条古老的“祭城路”。去年5月底,郑州市政府发文公告,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这个变化,让在祭城社区的一些老居民们难以接受。更有该社区的5名居民,经过多方申诉无果后,一纸诉状将郑州市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其中之一的朱广义说,他们家在此地可查的家族史已有430年,对于轻易把历史如此悠久的地名做了更改,他心里非常抗拒:“祭城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一个地名,我小的时候还有城门,为了纪念古祭国在周代历史上的存在。祭城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能不能把祭城打造成东区的一个名片顺延下去,给我们留下点纪念。”
对于路名的变更,之前郑州市民政局曾回应表示,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同时还强调,改名也征求了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同意。
不过,在朱广义的回忆里,这所谓的“征求意见”发生在2013年,结果也存在争议。他说,调查过居民代表可能有一百多人,没有一个人同意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的。但到了2015年5月底就直接成了平安大道了。
眼下祭城路改名的纠纷仍在等待法庭择期宣判。其实近年来,地名的命名和更改引起的争议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偏爱仿古,觉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很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重名现象更是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条;更有一些城市,热衷于起洋名,存在“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名扎堆的乱象。
面对光怪陆离的地名,百姓看法不一:“还是中国名字好,洋名字怎么念啊?”“跟国际接轨吧,也是新潮流。”
河南曾为此出台过《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外国地名、人名作为地名。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缺少有效约束手段和政策依据,是洋地名乱象难禁的主因。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约束力度和手段很少。形成事实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曼哈顿,约束手段欠缺,更改难度比较大。
另一种痛心,来自于城镇化过程中,古老村镇地名的废弃。据统计,近30年来,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有超过6万个乡镇和40万个村,名称被废弃。相比之下,地名的管理措施和文化保护力度显得较为滞后。
专家统计,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有8成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主要就是通过地名来呈现。今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对地名的规范清理,除了为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李立国说,近年来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
李立国表示,下一步在做好地名调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大、洋、怪、重名”的不规范现象。将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库和网络查询系统,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主要目标任务是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不规范地名。
各地要在明年6月,全面完成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整改有背离公序良俗、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保护传承,更要充分尊重民意。
李立国说,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防止乱改地名、决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对群众已经习惯、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要改;对不规范地名标志要逐步更换,不搞“一刀切”,既方便群众又节约公共资源。
改地名的动因归纳起来五花八门,有些是为了图吉利,有些是为了赶时髦图洋气,有些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也有些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因,都对一地传统文化构成了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畸形的政绩观和浅薄的文化观。
地名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任性一丢后,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文化灵魂却难以复原。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