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各种无聊的说教和批评,不想看的可以绕开
————————崩溃的分割线————————————
高楼迷的访客都是对建筑,对城市环境多少有些兴趣的,应该是男性居多。偶尔有时间也看一看,上建构课的时候给了我不少帮助,尤其是上海版,国际版,资料还是挺有价值的。合肥版关注的不多,只是做了条英文翻译而已。看了看合肥版的评论,觉得有时候缺乏些思考。如果你真的感兴趣,希望可以多关注点这方面的资料,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这是有民主精神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主动参与社区营造(这里,城市是个更大的“社区”概念吧)。先明确几个问题:
1.高层建筑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的回答是,NO。高层建筑起源于美国,准确地说是芝加哥。但是芝加哥也就那么些高层。大多说建筑只有3-5层,比如西侧的Oak Park,北侧的埃文斯敦,都如同小镇。这也是为什么在希尔斯大厦上看下去夜景如此壮观,周围的对比。如果全是20-30层的高层,那就是东方明珠看出去的感觉。此外,高层建筑防火要求更高,周围的道路要求更宽,如果不付责任的简单处理,结果是步行空间被割裂,城市尺度巨大,没有亲和力,冷漠。滨湖新区就是典型。为什么徽州民居,丽江古镇如此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体尺度与空间使用。连续的街道与围合的空间会更加积极。相反,当下众多大而无当的空间完全是给予开车人的视觉欣赏,步行者的权力完全被剥夺。而开车的是当权者,反正他们也不住在市中心。
2.为什么中国各大城市争相比拼建设高楼?
高层建筑的需求来源于单位土地价值的提升,这涉及空间政治经济学,空间的生产。开发商总希望改得更高,可以赚更多的钱;城市政府希望买更多的土地,这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世所罕见,政府居然卖地多于税收,这也是中国政府为什么很有钱)。这样一来,依赖政府的媒体会灌输这样的意识形态:高楼=GDP=发达程度=高人一等的居民。仔细研究这个逻辑,实属扯淡。即使是纽约,大多数居住建筑高度也就是6-7层,很舒服的一个高度。香港众多30-40层的居住建筑主要因为土地制约,HK一半以上的土地,多是山地作为生态保留,内地不可能看得到这种有远见的规划。
3.纽约很伟大因为是有如此众多的高层建筑。
这又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但很多人习以为常。是不错,纽约高楼很多,但是与国内相比还是逊色不少。这是实话。无论是陆家嘴,还是深圳,在建筑体量上绝不逊于纽约。但是,其一,纽约的国际竞争力依赖的是人才并非基础设施;其二,建筑质量,设计水平,国内城市远远落后。纽约如今关注于如何将基础设施重新利用,结合生态,景观,营造新的都市空间,让更多新的体验成为可能。这是在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正如iphone一样,颠覆以往手机的使用体验,创造新的市场。HighLine就是一个典型。
4.城市为什么伟大?
如果说一个城市很伟大,伟大就在于她的文化。罗马有两千年积淀的历史,巴黎有文人骚客的浪漫气质,纽约有资本,科技与艺术交织的癫狂。我们有什么?文革断送了千年的文化延续,推土机又推走了仅有的记忆。什么都是舶来品,一切从头再来。谈到文化,既然现在城市里的传统民居几乎丧失殆尽,那么下一步关注什么呢?五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每个时代总有经典建筑,或因设计独特,或因集体记忆(火车站,百货商场),如果新建,为何不能保留一面墙,保留一点记忆,既尊重设计前辈,也尊重大多数人的集体记忆,同时也很独特。这样的案例在欧洲,在美国都不再新鲜。国内依旧比较少见。我知道的案例基本都在北京和上海。马岩松胡同泡泡,外滩部分改造设计。护城河内的改造建议如此。新区的建设,国际竞标吧,给年轻人一个舞台,给城市一点活力。不是我看不起国内的设计师,一是你们确实有很多不负责任,原因部分在于自己,部分在于扯淡的设计任务与时间安排;二是领导的品味不敢恭维,别人的设计一点不尊重,自己又不是专业的偏偏喜欢画蛇添足,最后弄得那么丑,你说是设计师的错还是你的错。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