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六朝金粉 于 2012-1-14 19:24 编辑
火车站北广场效果图
投资41亿、新建1600米长红山南路、新建320米长世纪东路高架桥、拓宽黄家圩路1000米、地下停车场4.45万平方米、公交场站9000平方米……今年底南京火车站北广场完工后,将成南京城北最大的交通枢纽。
工程量大,施工难度也大,不仅要上“骑”地铁1号线、下穿沪宁铁路和城际铁路,还要钻过地质复杂的小红山,“单一工程的建设套路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我们需要使出见招拆招的‘组合拳’。”负责建设的市城建项目建设管理公司常务项目经理惠锋形象地说。
下方三米是地铁,分块施工保精确
记者在火车站北广场看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近百位工人正在进行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记者发现,已完成的底板浇筑并不是统一格式,其中部分底板明显比另一区域的底板要窄很多。“窄的部分是地下停车场负一楼的底板,这个区域下面三米就是地铁1号线的顶板。”惠锋介绍,因为地下停车场部分要上骑一号地铁,空间有限,只有一层,另外部分都是地下两层,整个停车场就是一个“担扁担”的设计。
每挖一锹土,施工人员都很小心。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精确施工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施工设计时更是谨慎小心,采取底板分条施工就是为了谨慎起见。据了解,整个停车场工程将分成15块进行施工。
记者在施工图上看到,“担扁担”工程要在8月前完工,现场浇筑的窄底板正是分条施工迈出的第一步。
据了解,火车站北广场工程中除了地下停车场面临上骑地铁的考验,新建的红山南路在下穿小红山的隧道施工中也要接受“避让地铁”的挑战。这段长度只有140米的隧道,是由双联孔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隧道及一段管廊隧道组成,管廊隧道底板距离地铁不足五米。该处施工推进方案目前还在进行多方论证。
铁路咽喉处施拳脚,东边架桥西钻洞
黄家圩路拓宽改造、新世纪东路的新建,都是北广场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家圩路拓宽改造工程南起龙蟠路,穿过既有沪宁铁路和在建沪宁城际铁路后,北至和燕路,与红山南路相交后北接和燕路;新建世纪东路,双向四车道,工程南起龙蟠路,采用高架桥形式上跨既有沪宁铁路、城际铁路后,与红山南路相衔接。两条路对北广场的交通将形成围合之势。
虽然地处北广场的一西一东,但两项目施工中都面临着同样的难点:必须在“铁路咽喉”处施一番拳脚。
据了解,随着黄家圩路的拓宽改造,该路上原有的一段22米双向2车道的箱涵,将被一个双向8车道、4个洞口的“大箱涵”替换掉,这项工程仅设计方案就耗费了10个月时间。
就工程难点之处,惠锋也进行了详细解释:由于这里是南京火车站十多股铁轨通过道岔变道的“咽喉”之所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替换老箱涵时,必须“托”住铁轨再施工。通俗地讲,就是在固定住铁轨的同时,将原有的箱涵顶出来,外面再顶进去更大的箱涵。
新建的世纪东路,将跨过铁路“咽喉”。主桥长320米,需要架起30片梁,每一片梁重达200吨,“桥下是川流不息的火车,施工时间需要在铁路部门的协调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这也需要更强的计划性和严密性。”惠锋说。
应对地质难题,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火车站北广场工程夹在沪宁高铁轨道和小红山之间,新建的红山南路更是穿山而过,复杂的地质结构让工程“且战且进”。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加固山体,工程力求“出奇制胜”。
据了解,小红山岩层结构多变,且地质岩层中还有很多历史废弃矿渣堆积,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目前施工方采取“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办法灵活应对。
为了加固小红山山体,工程采用了50米的长锚索,这是同类工程中不常见的工艺。但要把这么长的一根锚索垂直打入山体,并且还要精确把握锚索和隧道的交互位置,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动足了脑筋:“因为锚索除了长,更有一定的重量,类似的锚索施工,经常会形成一定的弧度,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锚索的精准度。”惠锋透露,目前,火车站北广场工程在已拆迁范围内正有序推进,地下停车场坑开挖已经完成四分之一,主体结构混凝土底板也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一,广场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不过,作为铁路、长途汽车、地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的零换乘综合枢纽,需要在2014年地铁3号线通车后才能发挥全部功能。 (通讯员 宁建新 记者 顾小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