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记者 胡祥修 特约记者 涂玉国
编者按:
“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提出,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的旗帜上,以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和实力,担当起支点重任。
今年4月初,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召开支持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定位,成为激励全市上下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近日,湖北日报记者与本报记者联合对我市建设“四个襄阳”的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11月13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图文并茂地推出了《荆楚大跨越——新襄阳,新征程》的主题报道,同时在第三版和第四版分别推出了深度报道。现转载此组报道,以激励全市人民用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决策,落实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加快“四个襄阳”建设的部署,积极投身到“四个襄阳”建设的宏伟事业中。
2011年之襄阳,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当是“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襄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新使命。今年4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襄阳现场办公会,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襄阳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并根据襄阳的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提出了建设“四个襄阳”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战略定位。省长王国生指出:加快建设“四个襄阳”,为湖北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历史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体制。今年,省委对襄阳领导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由省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
新机遇。“一主两副”战略的深入实施,领导体制的调整,给襄阳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省直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要求,倾力、尽力、竭力、全力支持襄阳。最近两个月,有11个厅局到襄阳现场办公,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支持襄阳跨越发展。
新速度。2011年,襄阳不负众望,“发力起跳”,实现了“十二五”精彩开局。前10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汽车产业回落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均居全省之首。
新蓝图。9月底,襄阳市委召开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建设“四个襄阳”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建设“产业襄阳”,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努力建设中国汽车新城、中国织造名城、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生态食品之都、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都市襄阳”,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远期按照300平方公里至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万至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控制,尽快建成200平方公里、承载200万人口的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建设“绿色襄阳”,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新举措。围绕建设“四个襄阳”,市委、市政府频频出招。
——改革体制,优化环境。先后推出了市“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秘书”制、每周一次项目集中开工制等制度,推进项目落地、投产。改革政府服务模式,以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培育支柱产业,对市经信委和招商局内部科室进行整合,按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七大产业办公室和7个招商分局。全面启动治庸问责工作,为加快“四个襄阳”建设提供组织和作风保障。
——创新机制,选拔人才。结合换届,采取公开推荐、差额选拔的办法,优选出8名县(市、区)党政正职。接着,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名县级领导干部。
——登高望远,科学规划。聘请了国内外高层专家团队对“四个襄阳”进行高起点规划。以国际视野、省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都市襄阳”。
——强力招商,做大投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挤出时间到广东、北京、江苏等地,访企业,引项目,他还把在招商一线的感受写成日记,发表在《襄阳日报》上。省里的华创会、台湾周、与央企对接会等商贸活动平台,襄阳更是精心组织分会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组建了境外招商分局,与日韩对接。为做大“央企板块”,新成立了15人的央企对接工作专班。今年已与央企签订项目15个,总投资额超800亿元。1月至9月,引进过10亿元工业项目30个,过100亿元工业项目3个。
——思想动员,凝心聚力。组织干部、企业家代表到武汉、宜昌等城市学习考察,让大家直观感受襄阳的差距与不足,变压力为动力。开展建言献策征文活动,组织“争做魅力襄阳人,共建魅力襄阳城”大讨论,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建设“四个襄阳”上来。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前提和先导,《襄阳日报》推出系列“龙仲平”署名文章,解读市委会议精神,掀起思想风暴,吹响发展号角。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